绵阳新闻网讯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解决城市老年人口的经济供养问题、照料问题、服务问题和精神慰藉问题已迫在眉睫。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承担养老重任。因此,作为家庭养老的一种重要方式,社区养老应运而生。”来自基层的政协委员邓新说。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资金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资金缺乏,投入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邓新介绍,其实老年人较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来讲,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呈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更需要专业护理。照料老年人不仅仅是住宿、衣食问题,更多的是陪伴和心理问题,只有专业护理人员才能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基本需求。
邓新建议,要加大对社区养老的支持力度,提高街道社区养老资金投入的稳定性,大力支持民办公助,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民办养老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推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要解决场所问题。希望可以长期且免费向民办养老机构提供场地,保证养老机构的运营场所。其次,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投入社区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发展,适时开办社区养老综合体,为社区老人提供老年健康食堂、养老床位、文化娱乐、卫生服务等基础设施。
同时强化养老队伍建设,增强专业服务技能,大力推行持证上岗,加快制定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有效形成多层次养老专业人才培训和颁证体系,加强对养老机构负责人及骨干管理人员、街道和社区养老服务组织负责人的理论政策和实操培训。制定行业标准,整顿和规范养老服务机构及养老培训机构,杜绝无证开办、随意开办等现象。此外,可将各类培训机构分类分级,将养老服务行业内各领域,如营养健康、护理陪伴、心理辅导、基础锻炼、病理恢复、日间照料、健康食堂等分类开办,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老人幸福感,托起幸福“夕阳红”。(绵报融媒记者 李锦辉)
编辑:李志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