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要求
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绵阳现代化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引领,实施“五市战略”,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确保新时代新征程绵阳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1
坚持科技立市,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
◆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全力服务保障在绵科研院所重大科技专项建设
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开展“招院引所”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深入推进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优化重组在绵国省重点实验室全力建设涪江实验室
实施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打造高水平国家创新城市,加快建设成渝科创副中心
深入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
持续推进“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扩容提质
深化科技助理“进百企(院校)”行动
2
坚持产业强市,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以园区为载体做强工业
加快构建“4+8+1”工业产业体系
力争新增千亿级园区1个、500亿级园区1个、500亿级产业集群1个
承办好首届全国产融合作高峰论坛
加大力度推进企业梯次培优,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10家
◆以消费为重点做大服务业
聚焦“4+3+N”主攻方向,实施服务业赋能融合计划和提档升级行动
建成全省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建设成渝消费副中心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以“三品”为引领做优农业
聚焦“23610”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6亿斤以上确保年生猪出栏稳定在350万头以上
积极申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五年行动
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创建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2家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项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支持
抓好省市重点项目建设
出台支持民间投资发展政策措施
3
坚持开放活市,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拓展对外开放大通道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
建成成兰铁路绵阳段,加快建设绵遂内铁路(绵遂段)
建成G5成绵扩容、绵苍高速和九绵高速江油至平武段
建成北川通用机场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
高水平办好第十一届科博会深入推进“四区合一”
力争全年开行国际班列100列以上力争进出口总额超过285亿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一网通办”三年行动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力争市场主体总量突破54万户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争创省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
◆保持招商引资强劲态势
力争新引进行业知名企业超过120家、5亿元及以上项目超过150个、百亿级重大制造业项目取得新突破
出台促进外商投资政策措施
开展招商引资签约成果“回头看”
4
坚持人才兴市,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更大力度引才聚才发挥“人才十条”作用
探索市场化手段引进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深入开展大规模招才引智活动
◆加强人才培养培育
支持企业建立首席专家、科技带头人等制度选拔首批绵阳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0名开展第六届市劳动模范评选表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推动科技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建国家级园区办好“科技城人才日”系列活动大力实施科技城人才安居工程
5
坚持生态美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空间”四大结构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创建全省近零碳排放园区力争新增绿色制造示范单位10家加大致密气田勘探开发力度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臭氧和颗粒物协同治理争创省级美丽河湖1条
开展“无废细胞”创建,加快建设“无废城市”
◆强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
高质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片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绵阳基地建设
支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省级生态县创建
6
◆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全域全面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深化与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一体化发展
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联动,开展“三推”活动4次以上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全面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
改造南河、开元等片区443个城镇老旧小区,开工改造棚户区5314套
申建国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
积极争取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试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
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推动群众就业增收
力争城镇新增就业超过4.7万人
突出做好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
推进全民参保精准扩面
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
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8000套以上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消除基础教育布局和建设盲点
启动化解普通高中大校额专项行动
新增养老服务床位600张,建成老年食堂22个
确保社区托育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加大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保护力度
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
8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严防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
启动建设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建成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展国省民主法治示范创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绵阳
◆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处置能力建设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5个
完成6.9万名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推动居民健康档案全面免费向个人开放
坚持统筹区域城乡,更大力度促进融合发展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跟市委决策部署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
◆坚持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锻造善作善成争创一流的干部队伍
严格落实中央、省市转变作风规定及其实施细则
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硬本领
◆切实强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加快建设廉洁政府打造节约型机关
真抓实干、担当奋进,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绵阳力量!
(绵报融媒记者刘鑫/整理)
编辑:李志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