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2023年绵阳“两会”特别报道 > 正文
寄望未来建言献策——绵阳两会委员通道首场集体采访摘录
发稿时间: 2023-01-04 09:21    来源: 绵阳日报

  1月2日,出席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们陆续报到。当晚7时,“代表委员通道”首场委员通道正式开启,共有6名政协委员接受媒体集中采访,分别围绕科技创新、人才招引、大熊猫保护研究基地、乡村振兴、建设成渝经济副中心和基础教育等方面建言献策。

  □绵报融媒记者 赵利宾/文 陈冬冬/图

  做好人才招引及服务建设1万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

  陈建强市政协委员,绵阳科技城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封面新闻记者:去年11月,全省首家国有人才集团绵阳科技城人才发展集团正式挂牌。请问人才集团将如何围绕“人才兴市”战略,做好人才招引以及人才服务工作?

  陈建强:绵阳科技城人才发展集团是全省首家国有独资的人力资源开发投资运营公司,是市委人才兴市战略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将按照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创新引领工作要求,围绕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整合人才相关协同平台、引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共同发力,助力全市5年10万规模高端人才紧缺人才的招引,形成科技城人才聚集高地;通过成立人才项目引领投资基金等市场化手段,激励人才团队创新创业、人才项目产业孵化转化;围绕人才全周期全链条提供优质服务,包括建成1万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解决人才子女教育等服务保障,在全市形成“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发挥国有银行作用为打造成渝金融副中心提供支撑

  彭松市政协委员,中国农业银行绵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西南商报记者:去年,中国农业银行绵阳科技支行揭牌成立,出台了《倾力支持绵阳发展十大政策》。作为金融机构,将如何助力绵阳建设成渝金融副中心?

  彭松: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全面建成成渝金融副中心。去年3月,省农行与市政府签订了银政战略合作协议,出台了倾力支持绵阳发展的十大政策,给予绵阳差异化支持,政银双方通力合作,40天高效建成绵阳科技支行,有力助推了绵阳科技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今年两会上,全面建设成渝金融副中心将是最热的话题之一。2023年,绵阳农行将充分发挥国有大型银行支撑引领作用,全力为打造成渝金融副中心提供金融支撑。

  聚焦科创金融,依托科技支行平台,不断创新和丰富“绵科贷”产品体系,提升金融服务科技企业的广度和深度。聚焦实体经济,特别是围绕“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中的重点产业项目提供金融支持。聚焦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领军作用,助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当好政府和企业的“三员一团”

  刘传辉市政协委员、首批科技助理、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涪江观察记者:据了解,绵阳市目前共有53名科技助理,您作为其中的一员,可否为我们介绍科技助理日常的主要工作,以及现阶段取得的主要成效?

  刘传辉:作为首批科技助理,自去年2月开展工作以来,我们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经常性地深入院所高校、企业生产线、研发车间一线,了解企业研发创新、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等方面需求,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当好“指导员”。

  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当好“联络员”。通过“云对接”科技成果转化发布会等系列活动,协助发布科技成果400余项、跟踪对接成熟度较高的项目37项,促成成功转移9项。

  积极招引创新平台与主体在绵落地,当好“招引员”。围绕开放合作牵线搭桥,大力推动在绵创新主体与厦门、东莞、苏州开展科技合作,成功推动多所高校达成“云上大学城”入驻协议。

  参与制定绵阳市“科创十条”、科技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科技人才评价,累计提出意见建议300余条,初步采纳超100条。

  讲好“三农”故事与广大农户共同发展

  雷博市政协委员、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绵阳广播电视台记者:过去一年,铁骑力士建设了83个规模化生猪代养场,让农民加入产业链条,实现稳定增收。请问2023年在促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方面,铁骑力士有哪些打算?

  雷博:作为我市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龙头企业,铁骑力士积极参与村企结对子、“万企帮万村”“万企兴万村”等活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持续通过生猪“代养”模式、食品加工产业平台,深化与农户的合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三农”情怀,讲好“三农”故事,实现与广大农户的共同发展。

  作为政协委员,我建议全市以“三品”为引领,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以标准化生产引领农业品质提升,推动品牌打造。进一步深化“龙头企业+政府+合作企业+产业基金”模式,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健全利益分享机制,带动更多农户加入生产链增收致富,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生态美市”战略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

  舒美林市政协委员、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保护部林业工程师

  中国新闻社记者:绵阳有野生大熊猫数量418只,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大熊猫第一市”。我们注意到,去年市政府与省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将建设大熊猫保护研究基地,能否透露下该项目进展情况?

  舒美林:绵阳正在争取建设岷山大熊猫保护研究基地,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绵阳的分基地,并且有望获批。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五市战略”,将“生态美市”列为“五市战略”之一,提出要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

  目前,熊猫基地选址初步规划在绵阳科技城新区,规划面积1900多亩,计划引进几十只大熊猫,设计有大熊猫生活区、科研中心等功能区,目标将基地建设成为具有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代表性的科技创新基地、岷山山系大熊猫保护研究的核心基地和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示范基地。

  基地建成后,将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贡献新的力量。

  走高品位办学路线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最佳发展空间

  蒋忠市政协委员,绵阳一中党委书记、校长

  红星新闻记者: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绵阳要建设成渝教育文化医疗副中心,基础教育作为绵阳的一张名片,你认为该如何用好这张名片?

  蒋忠:基础教育是绵阳一张靓丽的名片,绵阳高考万人上线率和优生率已经连续22年位居全省第一,可以说领跑全川。绵阳基础教育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老师。我们应该呵护老师对教育的那份荣誉感,让每一个老师都能感受到职业的尊严和成就感。

  作为政协委员,我呼吁每一所学校都要静下心来谋发展,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走高品位办学路线,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最佳的发展空间。同时更进一步实施好心理学、生涯规划等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学会接纳自己、包容别人,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爱。只有感受到爱,他才会施与爱、传承爱,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编辑:李志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