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平武水稻进入成熟期,微风吹拂,层层叠叠的稻田涌起金色的稻浪,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丰”景。图为高村乡五一村用彩色水稻种出的大熊猫图案。(胡宇摄)
沉甸甸的稻穗(胡宇摄)
日前,平武县2022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亿元,同比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9元,增长7.5%。
近年来,平武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方向,聚焦“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多维度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描绘出一幅绿色田野尽丰收的喜人画卷。
□绵报融媒记者 任露潇
科技赋能生产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平武是典型的山区县,农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土地资源分散,多以山地为主,难以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如何变劣势为优势?出路在于科技赋能,走精品化、绿色化农业发展之路。
素有平武“鱼米之乡”称谓的高村乡,境内有平武难得的平坝农业耕作区,为发展农业奠定了基础。
高村乡46岁的伍正平切实尝到了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带来的甜头。因其特殊的家庭原因,伍正平不能像其他人一样背上行囊外出务工。为了养活一家人,他承包了200余亩核桃树,原本靠天吃饭的他,在2017年遇上了当时平武县科技部门实施的科技扶贫专项项目,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对核桃进行品种提升嫁接,并由专家进行一对一的免费技术指导。经过几年的发展,他的核桃树不仅产量大大提升,品质也远超之前。
“依靠科技支撑,嫁接核桃苗,我家的收入达到了10多万元,作为一个普通农民,一年能有这个收入,在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谈及科技扶贫给自己带来变化,伍正平满脸的幸福。
伍正平依靠科技扶贫走上致富之路,只是平武科技赋能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古城镇阳南村槐树坪的秸秆回收利用现场,同样彰显了农业科技带来的巨大效益。为有效解决秸秆焚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古城镇实施秸秆禁烧网格化管理,分别在建新村、阳南村、火炬村三个村建立收贮站,动员农户与养殖场合作,采取青贮、黄贮等方式饲料化处理秸秆,将水稻、玉米秸秆作为羊肚菌等食用菌生长覆料,食用菌长成采摘后,秸秆就地腐化作为有机肥直接还田,形成“秸秆-食用菌-有机肥”的生态循环利用模式,科技加持,实现了经济与环保的双效益,让平武传统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聚焦特色产业打响农业优势品牌
日前,市农科院为平武坝子乡群众免费发放平武红鸡种苗,带动更多老百姓参与红鸡养殖,通过发展养殖业实现增收致富。
平武红鸡,本地俗称“大红公鸡”,是平武境内的优秀畜禽遗传资源,具有适应性强、肉质好的优良特性。开展平武红鸡的遗传资源鉴定有利于平武优质畜禽产品品牌打造,提升其附加值,促进平武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
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平武红鸡生产性能明显提高,资源比较优势更加突出,具备了申报国家遗传资源的基础和优势。”接下来,平武将与市农科院一起,继续开展平武红鸡的遗传挖掘和利用,提高品种的竞争优势,完成平武红鸡国家遗传资源申报,通过一系列技术帮扶和科技创新,完善育繁体系,提高养殖环节配套技术,以种业创新驱动平武红鸡产业发展。
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平武各类农业资源富集,不论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各具特色,如何打响平武农业优势品牌,关键在聚焦特色。
对此,平武明确提出构建“7+4”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平武绿茶、中药材、食用菌、核桃、中蜂、大红公鸡、果梅7大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观光休闲农业、冷链仓储物流、农村电商4大先导性产业。重点推进平武果梅、平武茶叶、平武厚朴三大主导产业。
同时,对标平武“7+4”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依托绿茶、果梅、雷竹、中蜂等优势资源,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创建以豆叩茶香村、锁江黄坪村为核心的市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培育以平通桅杆村为核心的省级果梅现代农业园区,推进高村车厘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通过发展集群化的特色产业,不断增强平武农业品牌。
发挥资源优势农旅融合向阳而生
今年初,平武印象梅林成功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连片的梅花壮观美艳,百年以上的梅树造型奇特,美不胜收。每到2月初至3月花开时节,印象梅林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让好风景变成了好“钱景”。印象梅林景区包括黄泥坝坪、老印象梅林、古梅园三大区域。
坐落在半山腰的倚梅春香园农家乐老板徐丽每年春夏季几乎没有闲过,到此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靠花期挣钱,年收入30多万元,我们也算吃上了梅花‘旅游饭’”。
过去,平通人种植乌梅只售卖梅子,效益低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平通镇因地制宜,实施林业生态旅游开发,加快农旅融合发展,满山遍野的梅子变成了旅游资产。平武果梅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就是当地实施农旅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
为推动旅游园区建设,近年来,当地不仅完善基础设施,还依托果梅地标,按照“现代农业、农旅融合、城乡统筹”总体发展思路,高标准制定园区建设规划,整合资源、凝聚合力,积极探寻乡村振兴路径。
近年来,平武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创新农旅融合乡村旅游新举措,实施“村庄美”“生活美”行动,让农村守得住“村魂”,留得住“乡愁”。百姓富起来才能走持久发展的道路,这也是平武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要义。
通过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平武紧紧依托自然保护区、生态康养基地、生态公园、国有林场等生态风景资源,加快农旅融合发展步伐,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同时,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把乡村旅游同休闲养生、产业发展、特色文化、乡村振兴等统一起来,兼顾生态、生产、生活,统筹山水、物产、文化,融合三大产业,让乡村旅游成为产业支撑,让生态旅游成为文化品牌,让全域旅游成为致富途径,真正让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编辑:李志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