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造林人任顺友:荒坡变林海 山村换新颜
发稿时间:2022-09-27 09:04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我叫任顺友,是平武县豆叩羌族乡一名普通农民。在12年的时间里,我在深山中完成植树造林4000余亩,培育各种树苗百万株以上,让我家乡的山更青,天更蓝。

 

任顺友(左)

  我叫任顺友,是平武县豆叩羌族乡一名普通农民。在12年的时间里,我在深山中完成植树造林4000余亩,培育各种树苗百万株以上,让我家乡的山更青,天更蓝。

  我们银岭村过去也叫“银湾堡”,平均海拔有1000多米。相传早在周、秦时期,银岭村是“氐羌地”,生活着羌族先民。在秦汉三国时期,羌区的“翠岩山涧”已有“不种自生”的野生茶树。唐朝之前,茶树逐步由野生改家种,官府推行“茶马政策”奖励种茶,羌山“举岩碧貌,处处茶香”。如今,种植的树木品种不只限于茶树,当地老百姓也自然而然地加入到爱绿护绿的行动中。

  为什么要植树?这个问题有无数人问过我,当看到曾经绿树成荫的大山上竟然出现了不少荒坡,让我久久无法忘怀。因此,我便产生了一个大胆且“不切实际”的想法——植树!

  要知道,荒山植树太难了。好在银岭村总体自然条件还算不错,但具体到小气候来说依然不稳定。十年中起码有三年旱涝不保,要么降水不足,要么降水过量,这些对于植树来说都是不利的。再加上高山之上土壤的涵养水量本就参差不齐,更是增加了树木生长的困难。

  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我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一次次的失败,加上一次次的成功,我也总结出来自己的一套“植树理论”:将高山上的土地分为两种,一种为土质良好,涵养水量高的,就按照正常的春季植树进行种植;而另一种土壤涵养水量不足,尤其是缺水的土地,我更偏向于秋季植树。

  秋季雨水较多气温较低,苗木生长速度减缓,水分蒸发少,苗木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大,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在移植、栽植过程中对根系造成的损伤可以很快愈合,从而提高苗木成活率。虽然通过这种方式种植的树看起来生长情况不太好,但是经过一两年的恢复,是能够回归到正常的生长状态的。除此之外,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我还自建了苗圃培育基地,实现了全流程的质量把关。由此,植树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

  而比起增加植树成活率,更让人感到高兴的是,在我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植树的队伍中来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不仅使得大山更绿,溪水更清,也为山里的人们带来了致富增收的新门道。近几年来,我植树造林累计产生劳务费用一百多万元,为周围几个村的部分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直接增加了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政府的帮助,群众的支持,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植树这件事。2018年我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力争十年内再造林两千亩以上,护好家乡一片绿,誓要山村换新颜!

  (绵报融媒记者 任露潇 文/图)

  编辑:谭鹏 校对:李志 审核:刘益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