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改善患者就诊体验
——平武县第二人民医院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平武县第二人民医院(平通羌族乡中心卫生院)立足实际,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明确“生命至上,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强化医院管理,聚焦群众就医需求,扎实开展医疗服务,打通医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完善医疗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为更好地服务老百姓基本医疗需求,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和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平武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综合考虑人口分布、交通便利和就医流向等因素,将平通、水晶、江油关规划布局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主要承担县域内片区医疗救治中心、急救中心、技术指导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公共卫生中心工作。
新建成投用的平武县第二人民医院便是平武县域医疗次中心之一。投用后的平武县第二人民医院占地面积5487平方米,建筑面积8389.28平方米,床位118张,是一所集临床医疗、县域医疗次中心急诊急救、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规划,医技专业技术人员59人,正式职工35人(含平南医疗点),临聘职工30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44人。设置有急诊(胸痛、卒中救治单元)、中医理疗(疼痛)、妇产、口腔、五官等科室。
在服务范围上,平武县第二人民医院辐射“清漪江”流域、响岩片区近10万人,拥有32层CT、DR、胃肠镜、移动X光机、C臂、彩超、口腔CBCT、腹腔镜、全自动生化仪、血气生化分析仪、除颤监护仪、医用振动排痰机、骨密度检测仪等医疗设备。据统计,仅今年7月,该院外科手术同期增长300%,达到建院以来历史最高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满满的“安全感”。与此同时,平武逐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实现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高县域医疗服务便利性。
上线远程诊疗补齐医疗短板
“医院好不好,关键在能不能看好病,能不能让患者满意!”这是平武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李自强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了补齐医疗资源短板。该院按照国家、省、市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本着医疗资源协同、患者至上、便民惠民的服务宗旨,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模式,并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正式上线远程诊疗服务,患者可通过实时视频的方式进行问诊,真正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生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诊室坐诊,患者挂号看病,这是传统的就医方式。“远程诊疗推倒了医院‘围墙’,打破时空限制,各个专业的医生在线坐诊,同时把碎片化的时间灵活运用起来,最大限度满足基层百姓就医需求,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服务效能。”李自强坦言,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远程诊疗对缓解线下就诊压力、减少交叉感染、保护易感人群起到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远程诊疗带给山区群众的好处不仅仅体现在便捷上,最大的意义在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促进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满足群众对不同层次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同时,还降低了患者及家属就医成本。
据了解,该院上线的远程诊疗服务不仅仅局限于门诊,还包括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诊断、远程超声诊断等,基本涵盖了绝大多数病人的看病需求。“截至目前,我们医院远程诊疗门诊量已占普通门诊量的5%,这一数字还在上升,远程诊疗赋能,医院扩大了医疗服务外延,提升了服务内涵,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李自强说。
签约家庭医生健康服务到家
“不仅要对外引进好的医疗资源,更要让我们的医疗服务走出去,为群众送上门。”李自强说,为此,医院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明确提出,要让家庭医生成为基层百姓健康的守护者。
“基层高水平的医疗健康服务,既是老百姓的需求,也是全院医护人员的追求。”如何让家庭医生服务不断升温,提高居民的就医获得感?该院给出的答案是:“成为群众的知心人”!
“在我们这里,群众需要的并不是‘高精尖’的前沿医学资讯,而是日常健康小常识,比如: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需注意什么?高血压患者如何确保血压稳定?”李自强表示,这些在医院,由于患者多医生可能没时间跟患者讲解,需要靠家庭医生通过健康管理服务来完成。
家庭医生通过定期健康教育、面对面随访、电话问诊等方式,为签约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日常管理,不仅守好了居民的“健康门”,同时也为需要转诊的患者及时提供转诊服务。
为了让广大群众真正实现就医“零距离”。该院紧紧围绕“两病”备案人群的基本医疗需求,研究制定服务包的内容,同时,组建专业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团队由全科医师、护士、公卫人员组成,通过“亲情式”沟通交流,让签约群众有“医”靠。
(绵报融媒记者 任露潇)
编辑:谭鹏 校对:李志 审核: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