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自建房小区停车“智”有一套
——从智能化改造看游仙破解“乱停乱放”难题
智能停车系统自动识别小区车辆
“去年,我们投资80万元对小区进行智能化改造,不仅解决了停车难、停车乱问题,还实现了集体经济增收、小区环境美化的目的。”游仙汉城社区二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龚远刚说。
今年以来,游仙区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多措并举加大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重难点区域和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提升城市“颜值”和“气质”,持续增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智能监控守护辖区平安
智能改造 破解停车难停车乱
位于游仙区五里堆广场旁的汉城社区二居民小组,是一个开放式自建房小区。自2000年建成以来,就一直存在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近几年,随着车辆增加,情况更加突出,给居民出行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为改变这一现状,小区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如今的汉城社区已大变样。近日,记者来到汉城社区二居民小组进行体验——坐着龚远刚的车刚到小区门口,道闸就像长了眼睛似的,遇到“熟人”自动抬杆放行。
龚远刚介绍,他们的车辆信息已录入智能系统,道闸可以自动识别放行,如果是陌生车辆,就需停车扫码才可进入。
进入小区,抬头可见的监控是整套智能化改造的中枢,它可以实时计算小区剩余车位,判断是否允许车辆停放到小区,还能实时监控乱停乱放现象,帮助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车辆引导。据介绍,小区高清监控可以24小时不眠不休,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也能将各个车位发生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相关影像记录可保留90天,大大减少因停车而产生的纠纷,智能系统同时还管理着小区治安情况。
为了实现车辆停放有序和充分利用闲置车位,小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停车管理制度,小区业主车辆免费停放,租房户车辆实行月租管理,对进入小区的临时车辆实行计时收费,既规范了停车秩序,又能带来集体收入。
“停车收费既要尊重小区业主权益,又要避免长期不挪车等问题,外来车辆停车收入进入集体经济账户,用于设施设备维护、物业人员工资以及小区其他基础设施改造开支,资金使用情况接受汉城社区党委、居委监督。”龚远刚介绍,现在小区日均收入已达1000元左右。
工作人员通过监控查看小区情况
民主协商 共同建设和美小区
智能化改造只是小区治理的形式,其内核是小区党支部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增强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进行智能化改造前,部分居民并不看好并持不同意见,为确保改造顺利进行,汉城社区二居民小组党支部专门进行了意见收集并做解释工作。
2021年1月,在小区党支部的组织下,汉城社区第二居民小组业主大会顺利举行,专题讨论小区改造方案和对租房户、临停车辆收取场地使用费相关事宜。
业主参与热情比较高,全票通过党支部的方案,还提出了三条有益的补充意见:改造一并拓宽消防通道,以保障消防车辆、救护车进出小区畅通;将容易产生脏乱差的边角余地、绿化带硬化出来,既美化环境又能增加车位;聘请专业划线公司、设备公司进行改造,避免工程质量不过关。于是,一场大家都支持的改造工作立即展开。
自去年6月改造完毕投运效果来看,汉城社区二居民小组智能化改造很成功,不仅满足了小区业主、租房户的停车需求,还为到五里堆广场消费、办事群众提供了大约700个车位,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繁荣了周边经济。
目前,二居民小组党支部又在研究业主多辆车停车收费等问题。“只要坚持依法办事、民主协商……我相信二居民小组还会有更多更好的改变。”龚远刚说。
而汉城社区党委、居委也将把二居民小组党支部主动作为、科学合理的经验以及智能化改造的具体做法在一、三小组等自建房小区及全区进行推广,以争取全面提升辖区环境面貌。(刘庆红 绵报融媒记者 周钰/文 图片由游仙融媒体中心提供)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