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风景变产业 美丽变生产力——我市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发稿时间:2022-12-21 08:49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江河奔涌,奏响新时代澎湃乐章。芙蓉溪,是游仙的“母亲河”,源自彰明境,迤逦百里,至城东北入涪水,两岸多芙蓉,故名。全长90.7公里、流域面积594.9平方公里,流经游仙区60%地域。

 

芙蓉溪大变样

  江河奔涌,奏响新时代澎湃乐章。芙蓉溪,是游仙的“母亲河”,源自彰明境,迤逦百里,至城东北入涪水,两岸多芙蓉,故名。全长90.7公里、流域面积594.9平方公里,流经游仙区60%地域。

  置身芙蓉溪,如在江南水乡:水面清波粼粼,沿岸绿意盎然,水鸟群起而飞,两岸村民开起了民宿、农家乐。而几年前,芙蓉溪水质浑浊,河道周围垃圾遍地,那时大家散步经过芙蓉溪都是避而远之。

  芙蓉溪蝶变,何以可能?记者蹲点现场一探究竟。

  近日,记者驱车绕过市区旁的涪江大坝,沿芙蓉溪逆流而上,标有红黄蓝三色车道分隔线的车行道很别致,给寒冬增添了一道暖色。阳光的余晖下,位于游仙区游仙街道金山村内的一处栈道上,给正在拍照的年轻人身上也镀上了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童话般的世界。

  沿着栈道继续前行,来到金山村村民王青玉的农家乐。门口处,挂着“祉围家庭农场”的牌子。往里走,一方古色古香的庭院,干净敞亮,绿植点缀其中,令人赏心悦目。王青玉一边与记者唠起家常,一边将萝卜拿出来晾晒,“这是刚压好的萝卜干,来我们这里游玩的客人最喜欢我做的这个榨菜了。”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金山村村民,说起几年前的芙蓉溪,王青玉感触十分深。过去,她家的养猪场紧邻芙蓉溪,一下暴雨,猪粪可能会从化粪池溢出来,臭气熏天,也危害芙蓉溪水体。

  2017年,王青玉的养猪场因环保不达标而被关停。“实不相瞒,养殖场拆了,下一步干点啥营生,当时愁得很。”王青玉回忆,没过多久,她看到隔壁一个养殖户将养殖场拆除后,在原地重新修建,开起了农家乐。“不然我也和他一样,搞个农家乐哩?”

  和几个朋友一商量,一拍即合,王青玉也开起了农家乐。随着整条芙蓉溪沿岸村貌焕然一新,风景更加宜人,到农家乐住宿、吃饭的游客越来越多。每逢节假日,农家乐小院里坐得满满当当。有时,忙不过来,还得请周边的村民来帮忙。

  “生态环境治理,要算小账,更要算大账,这跟‘大河有水小河满’一个道理。光打小算盘,就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回首这几年,王青玉十分欣慰,自2021年11月农家乐开业以来,一年下来,收入近20多万元。虽然和当时干养殖的时候收入差不多,但开农家乐整个人轻松不少,现在每天还可以穿着干净漂亮的衣服干活,别提多美了。

  把风景变成产业,把美丽转化成生产力。王青玉口中的“芙蓉花溪”旅游环线就是我市以实施“生态美市”战略为抓手,用实际行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生动实践。

  围绕芙蓉溪水生态环境治理,新改扩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9处、管网49.5公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18家,关停搬迁限养区养殖场58户,规范整治入河排污口45个;《涪江等九条流域水环境断面考核和生态补偿制度(试行)》《绵阳市游仙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绵阳市游仙区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一系列制度的出台,更是让芙蓉溪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如今,芙蓉溪稳定保持Ⅲ类以上水质,“芙蓉花溪”乡村旅游景区全面建成,沿岸区域吸引了国际兰花主题公园、万鸿生态颐养园、核医疗健康产业园、仙特粮油产业园、芙蓉汉城夜间经济圈等一大批绿色低碳产业项目,形成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良好发展局面。今年上半年实现乡村旅游经营收入6.4亿元。

  (绵报融媒记者 尹秦/文 王勇/图)

  编辑:谭鹏 校对:李志 审核:刘益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