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盐亭
【盐亭】撂荒地变良田乡村振兴添活力
发稿时间:2022-04-08 08:39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盐亭县各部门、乡镇坚持把握大势、提高站位,坚决扛起做好“三农”工作的政治责任;坚持统筹兼顾、主攻重点,奋力推动全县“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坚持加强领导、夯实责任,不断凝聚做好“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真抓实干,以身作则践行“一线工作法”,创新部署开展“真抓实干、建功一线”主题活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责任导向、结果导向,自觉抓落实、敢于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坚定信心、克服一切困难,奋力谱写盐亭“三农”工作新篇章。

  

永泰镇陈家井村中药材丹参种植基地

  

鹅溪镇长寿村土地整理

  

集体经济产业区水稻秧苗长势好

  “三农”工作使命光荣,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盐亭县各部门、乡镇坚持把握大势、提高站位,坚决扛起做好“三农”工作的政治责任;坚持统筹兼顾、主攻重点,奋力推动全县“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坚持加强领导、夯实责任,不断凝聚做好“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真抓实干,以身作则践行“一线工作法”,创新部署开展“真抓实干、建功一线”主题活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责任导向、结果导向,自觉抓落实、敢于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坚定信心、克服一切困难,奋力谱写盐亭“三农”工作新篇章。

  □胥杰 樊毅 绵报融媒记者 陈元松 文/图

  撂荒地变身产业园集体经济“消薄”有指望

  地处盐亭县北陲的鹅溪镇,春耕并没有因偏远而延迟。在该镇长寿村,曾经上千亩撂荒地经过精耕细作整理,建成盐亭县生猪+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从而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改地良机造良田,五良融合兴粮油”,这幅醒目的标语道出了园区发展模式,以及潜力无限的前景。

  “说实话,下大力气整治这片撂荒地,极大捍卫了粮食安全,也激发了全村老百姓大抓粮油生产的积极性。”长寿村党总支书记龚爱民告诉记者,这里位置较为偏远,而且车辆无法到达,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和收获,导致田间生产劳动费时费力且成本高。加之近几年村里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这一大片土地逐渐被撂荒。2021年8月,鹅溪镇通过向上级积极争取“五良宜机项目”及配套资金,以创建盐亭县生猪+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为目标,对这片近1000亩撂荒地进行整理。历时4个月机械化作业施工,至去年12月中旬顺利完成土地整理工程,使昔日蒿草丛生的撂荒地重新变成良田,更有利于现代农业的粮油生产和发展。

  龚爱民介绍说,这片土地整理好之后,大部分流转承包给外来农业种植公司经营。每亩每年除了按400元给农户兑现土地租金,还要给村集体缴纳每亩20元的管理费,同时,优先吸纳当地劳动力进园务工。目前,园区按规划即将种植良种玉米,并套种大豆等作物。为了壮大集体经济,村上保留了50亩土地,用于主粮作物种植,除了生产资料和劳务费,纯收入全部归集体所有。在园区和村集体的带动示范下,长寿村广大农户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

  “每年又收包产地租金,又在家门口打工赚钱,确实划得着!”村民龚珍爱大爷乐呵呵地说,他家5亩多土地流转给园区,每年领取租金2000多元。今后,在种好自家包产地的空余时间,还可以进园区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生活水平。

  据了解,鹅溪镇加大粮食安全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去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达45320亩。储备各类大中小型拖拉机18台、配套农具30套、免耕播种机24台,种子21吨、农药19吨、化肥1800吨、农膜2吨,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动用机械30余台次,疏通渠系11处;筹集资金12万元,协调无人机5架,组织“飞防”队专业技术人员,对全镇油菜、小麦进行病虫害防治;加强与市农科院和市、县农业部门合作,承办市级小麦新品种推广田间地头会1次,县级特色产业现场会2次,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稳固。

  同时,鹅溪镇以“西部写生创作基地”和“新希望六合集团种猪场”2个省级重点项目为核心,协同推进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省级“一乡一品”、亚行贷款、五良宜机化改造等多个项目,高标准实现全程机械化农田耕作3340亩,巩固提升柑橘藤椒特色产业5000亩。推行“绿色种植+生态养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已成功创建鹅溪区域公共品牌1个,产业联合体1个,培育生猪产业县级家庭农场6个、市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新发展1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组织1个。

  目前,该镇紧锣密鼓争创省级三星级和市级五星级农业园区,坚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动摇,力争在2022年底全面实现集体经济“消薄”。

  夯实“三农”基础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在盐亭县永泰镇爱国村,记者遇见正在检查集体经济产业区水稻育秧长势的村党总支书记吕春燕。“要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首先村干部要‘一碗水端平’,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这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吕春燕说,爱国村由原中和村和原爱国村合并而成,总户数1172户、总人口2186人,耕地面积4434亩。村两委考虑到原中和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相对制约了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为了确保全村均衡发展,村上向县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农业基础设施运维资金,对该片区水毁的道路、河堤和山坪塘进行全面整治或精修。

  去年,为了壮大集体经济,爱国村又以集体名义归纳、整理撂荒地100亩。在撂荒地的整理和耕作中,为了减轻村集体经济负担,全体村干部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在他们的带动下,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和村民们也纷纷上阵……该村还成功注册“文香米”农产品品牌,加工销售优质稻米。去年除去必要的开支,村集体纯收入10万余元。

  这两天,在濒临湍江河的永泰镇陈家井村,一大片中药材丹参刚刚种完,远远望去,一道道覆盖白色地膜的垄厢,宛如春天里飘逸的音符。村干部李正东介绍说,在两项改革中,原陈家井和太元观村合并成为新的陈家井村。为了帮助村民增收,村上引进外地中药材种植大户,按每亩420元租金标准,流转经营该村500余亩撂荒地。村民除了土地租金收入,还可以实现就地务工。种植中药材一年四季需要大量人工,平均每天不下40人务工,按80元每个工作日计算,每人每年可创收2万余元。

  据了解,为扎实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永泰镇始终将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党建引领,结合资金、资产、资源等实际情况,大力实施集体经济“消薄”行动,推动集体经济增效、农民群众增收。该镇立足集体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整理撂荒地900余亩,鼓励套种、间种等方式发展短平快集体经济,快速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做到长期发展和短期见效相结合。围绕1865野香大米、文同清香米等特色优质生态稻米,做大做强做响特色品牌,积极开展绿色认证和商标注册工作,塑造具有永泰特色的优质大米品牌——“文香米”,深入挖掘优质水稻系列产品;充分整合村级产业扶持资金,改变资金使用“碎片化”现状,将资金变为股金,盘活原林农镇蚕种场等闲置资产,将资产变为资源,以爱国村为主体,吸收天和村、玉城村、安定村等4个村共同参与,打造村级集体经济联合体,并以集体经济联合社名义开办米业加工厂,实现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全覆盖,拓展集体经济增收环节,达到“1+4>5”的效果,使集体经济实现抱团发展,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5万余元。

  同时,永泰镇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积极吸引乡贤、业主等返乡创业置业。依托优美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同文化等人文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文同文化内涵,打造文同诗竹园景区、玉龙山风景区和1865鳅田书苑。并探索文旅融合模式,发展以文化休闲、餐饮娱乐、垂钓戏水、观光采摘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仓廪实、天下安”。在刚刚结束的盐亭县农村工作会议上,县委要求全县上下要着力抓好粮食安全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坚决严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面积只增不减;强化脱贫后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乡村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乡村建设,绘就生态宜居美丽画卷;加强乡村治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突出改革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各部门、各乡镇要坚持统筹兼顾、主攻重点,奋力推动全县“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推动建设成渝地区生态经济强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盐亭。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