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服务进社区
1月17日,游仙区涪江街道社工服务站正式建成投用。这个由社区闲置办公用房改造而来的“一站式、多元化、网格化、信息化”社工站,是涪江街道在社会服务工作领域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新时代下的社会服务工作,是满足居民群众所忧所盼的发力重点。在60岁以上老人占比17%、无物业老旧小区占比35%的涪江街道,基层社会治理“逆势而行”:一项项创新举措先后推出、一系列真金白银高效投入,换来了一张张幸福笑脸。2021年,涪江街道获批省级基层治理示范街道,社会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
建强阵地培育骨干用好社会组织
“范孃,试下水温,烫了我再加点冷水。脚泡好了再给你按摩按摩脚底。”“感恩党的好政策,感谢社工的细致服务,太谢谢你们了!”近日,涪江街道万事帮社会组织社工人员为居民提供上门理疗服务。
近年来,涪江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充分调动和发挥辖区社会组织主动性和能动性,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形成“社区两委+专业社工服务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的社区服务模式,建成街道社工服务站1个,社工服务室8个,培育法人社会组织7个、社区社会企业1个、社区社会组织46个、社会工作骨干115人、长期固定在册社区志愿者987人,常态化开展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平安巡防、环境治理、法律咨询、文化文艺等社会服务,形成了全员参与、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聚焦问题精准施策用实社会组织
“小区的基础设施、绿化总觉得缺点活力”“建议多开展文化活动,成立合唱团、舞蹈队、象棋社”……2021年以来,涪江街道通过建立社会组织联系服务社区制度,定期组织社会组织深入小区,采取发放调查表、入户走访等方式,收集汇总居家养老、小区管理、兴趣培养等居民公共服务需求,建立工作台账,制定解决办法,同时借助实施省级城乡社区治理,有效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社区无公共收益等问题。
“根据居民需要,社区社会组织不定期组织开展社团活动”,五里堆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玉香说,“这些社会组织都是居民自发成立并发展起来的,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2021年6月7日,游仙区行政审批局发出了绵阳市首家由社区控股的民生服务社会企业——四川美舍宜居居民服务社会企业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该企业由全省基层治理社会企业带动型示范社区——涪江街道韩家脊社区孵化成立。韩家脊社区党委更是中共中央表彰的全国基层先进党组织,社区党委书记薛燕满怀信心地说:“社会企业在市场机制的驱动下,为社区发展提供更多助力,解决了城市社区缺钱、缺物资的窘境,2021年,社会企业实现20余万元经济收入,为实现老旧小区、社区全兜底提供了有力保障。”
守正创新多元化供给用活社会组织
“这下我们社会组织也找到娘家人了。”望着功能完善的社工站,乐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非常开心。2021年,街道整合原治平路社区闲置办公用房,投入资金50余万元,打造成“一站式、多元化、网格化、信息化”的社工服务站,为社区购买社会服务,社会组织进入社区提供专业化服务,实现各方资源互通共有。
为了更好地培育本土社会组织,2021年9月,涪江街道出台了社会组织发展奖励政策,印发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机制。“有了奖励政策,就有了动力,政府在公益创投上,也会向优秀的社会组织倾斜。”涪江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负责人说。
以社会组织“小力量”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是涪江街道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的主要实施路径。涪江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波表示,未来将坚持“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精准施策、对标对表、守正创新、多元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原则,积极创新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站联动机制,建设营运好街道社工服务站平台,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畅通社会组织进入社区服务渠道,使其成为辖区基层治理要素的集散地、公共服务资源的下沉地、“五社联动”的实践地。
(刘建麟 杨键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周钰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