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梓潼
【梓潼】唱响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和声”
原创大型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引发梓潼观众强烈共鸣的背后
发稿时间:2021-08-04 09:14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近日,原创大型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在文昌祖庭梓潼城北新区影剧院上演,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500余人前来欣赏。

 

《文昌第一福》表演现场  

  一曲婉转铿锵,唱不尽两岸血脉情深;一抹丹青入画,绘不尽同根文昌传承。近日,原创大型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在文昌祖庭梓潼城北新区影剧院上演,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500余人前来欣赏。“内容很感人,演绎很精彩。将传统川剧融入现代元素,既做到了传承,又做到了创新,看后让人受益匪浅。”退休教师、老戏迷王老师说。

  据悉,“剧美天府”回望百年路奋进新时代——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季大型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是一台传承弘扬中华文昌文化,演绎两岸情缘的大型现代川剧。

梓潼县七曲山大庙

  □林忠伟 文/图

  文昌年画历史悠久

  梓潼是文昌文化发祥地,七曲山大庙是全国文昌祖庭。文昌文化博大精深,以文昌文化为元素的文昌年画就是其中之一。七曲山大庙所建配殿关帝庙前,大门上刻有四幅文昌帝君门神年画:左侧两幅,文昌帝君身后皆有侍从擎着宫扇,上有蓝天白云,下有古树花卉溪流,其中一幅文昌身后“游鹿”顾盼,隐喻“有禄”;右侧两幅,文昌帝君画像威武,一幅文昌身后侍从手托盘中梅花鹿,另一幅文昌身后侍从手托盘中一顶官冠,分别隐喻“晋禄”“加冠”。两扇门画连接起来,就叫文昌帝君“加冠(官)晋禄”。清华大学教授郭黛妲参观大庙时考证鉴定,绘刻于明代的四幅文昌门画,线条工丽古朴、画面圆润浑厚,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因此,有学者把文昌故里梓潼木刻印制流行的多种年画叫“梓潼年画”,也有学者把以梓潼年画为根基的禄神年画称为“文昌年画”。

  清中叶以后,文昌年画因画面单一,相对减弱了欣赏效应。尔后,梓潼的木刻画匠们被迫转向寺庙雕刻经书,或雕刻一些幽冥卷板,单色年画成了附带品。后来,梓潼出现石印业,雕版业也随之衰竭。

  “梓潼年画起源于南宋,鼎盛于明清,衰落于清末,是流传于文昌祖庭梓潼县及周边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宋元时期,由于文昌文化的广泛传播,梓潼涌现大量的木雕年画工匠艺人,到明清时期,文昌文化传播达到鼎盛,使得以文昌文化为表现形式的梓潼年画的制作水平,亦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梓潼文昌文化学会会员周朝海说。

梓潼七曲山关帝庙门神年画

  传承文化演绎传奇

  一段饱含辛酸的陈年往事,一个尘封半个世纪的生死情缘,随着年画绝活与雌雄画笔的复归而起伏跌宕……

  原创大型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围绕梓潼文昌年画绝活“天下第一福”历经浩劫、几经失传,最终失而复得、重放异彩为主线,讲诉了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主题故事,展现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挚爱、坚守与传承。这部剧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原绵阳市艺术剧院副院长蒋淑梅担任主演。

  这台川剧描述,几十年前文昌年画绝活“天下第一福”问世便遭来浩劫,从此销声匿迹。梓潼县七曲山下,乡村振兴翻开了新农村建设新篇章,村支书玉兰带领全村挖掘文昌文化、探索文创发展,文旅结合的特色产业富民之路。在文昌年画讲习所建筑屋上梁当天,台湾青年天天不远万里,跨越海峡到此重金寻找文昌年画“天下第一福”。玉兰等三代年画艺人在七曲山下重逢,携手传承文昌文化。如今,“天下第一福”在历经苦难沉浮后,终见云天,重放异彩。

  “这是一台基础非常好的戏,从剧本到排导都是川剧人按照川剧的思维和手法去进行创作,融入了很多现代元素。舞美设计采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艺术风格,营造出戏曲诗化的舞台意境,使舞台效果更具观赏性、时代性和艺术性。”梓潼县委宣传部相关人员说。

  推陈出新意义深远

  “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有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包括话剧、歌舞、民俗展演等艺术形式,这些精彩的表演,把四川人乐观幽默的个性展示得淋漓尽致,让人泪中带笑,值得一看。”市民李俊说:“我们不仅看到了传统川剧的优秀艺术,更是看到了村干部带领群众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走上文旅融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故事。”

《文昌第一福》舞美设计融入文昌年画元素

  在舞台处理上,《文昌第一福》采用间离效果等艺术手法,让时空转换更加自由,空间意境更加灵动,并在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剧情中,巧妙地再现川剧变脸、飞跪、挂画、跳板凳等传统技艺。在唱腔设计上,既强化纯正的川腔川韵,又大胆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充分展示现代川剧声腔音韵之美。舞美设计推陈出新,营造戏曲诗化的舞台意境,追求与观众心灵的契合,最大程度满足观众的审美情趣,使舞台效果更具观赏性、时代性和艺术性。“除了选题内容和表现形式具有绵阳特色外,这部剧中的37名演员几乎都是绵阳本地人,可以说《文昌第一福》是一部真正意义上属于绵阳本土的原创作品。从剧本、编排、演员、唱腔等方面来说,这是一部有着优良基础的川剧。”《文昌第一福》出品人许梅芳说。

  据史书记载,文昌文化源于对文昌帝君的崇拜和信仰。近年来,梓潼县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以文昌文化交流活动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两岸同胞精神纽带,在七曲山承办了五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文昌杯”两岸青年巴蜀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充分展示了两岸同胞“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文化传承,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也拓宽了合作渠道,提升合作层次,增强合作实效,不断增进两岸同胞亲情福祉,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携手奋斗。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