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业产业化 农村田园化 农民职业化
江油:做活“三农”文章推动乡村振兴
新安农业公园(新安镇供图)
盛夏的江彰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气息。田野上,绿油油的稻田生机盎然;西瓜地里生机勃勃,弥漫着阵阵香气;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内,传出村民幸福的笑声……一幅和谐的乡村美景画卷徐徐展开,这一切得益于江油高质量推进“三农”工作,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江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三农”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3+6”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三农”工作呈现出农业增效、农村增景、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双河正大种猪场(江油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1农业产业化 增强发展新活力
“产业化是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抓手。”在多年的创新探索中,江油决策层对农业发展有了准确定位。
为此,江油坚持“235”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按照“南部精致农业、中部标准农业、北部生态农业”的发展格局,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业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战旗镇白沙村按照“先调整、再吸纳、后整合”的原则,以优质水稻产业为主体,对分散种植户的土地进行连片整合,并全面整治撂荒土地,发展品牌好、效益高、后劲强的优质水稻。2021年,该村成功打造出连片水稻3000余亩。
“今年估计仅水稻一项就能为我们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以上。”有机稻米加工现场,白沙村党委书记陈光玉正带领村民搬运、加工、包装稻米。短短几天时间,客户已经订购了3万元的大米。同时,依托政府“以购代扶”的优厚政策,该村成功与3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7万余元的购米合同。
类似白沙村这样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助力村民增收致富的乡镇还有很多——
青莲镇作为绵阳市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试点乡镇之一,该镇在农业发展中,坚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蔬菜、生猪为主导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旅游、蔬菜种植等优势产业,打造太白蔬菜产业园区和“太白香蔬”田园风光体验园。
依托全省唯一的生猪种业园区、川猪产业集群项目和50万头川藏黑猪全产业链项目,江油大力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培育“生猪+蔬菜”“生猪+水果”等“以种定养、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将生猪产业集群打造为推动江油经济增长的亮点和名片。
武都镇从品种选择、新技术、新机械应用、创新种植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走出了一条马铃薯高产高效的产业发展之路。预计今年马铃薯总产达10000多吨,产值2000余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2农村田园化 建设美丽新家园
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景观式的农家庭院里或种花草、或栽果树……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三园”把新安镇打造成院在画中、人在景中的美丽乡村风景。
新安镇在成功创建“中国农业公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后,着力优化人居环境,把园区变景区,让农村美起来、靓起来,为游人呈现“四季花海、果蔬飘香”的田园风光美景。
美丽乡村的背后,是江油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丰硕成果。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中,江油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和粪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全面启动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大力实施乡村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三年来,江油共实施省级新村集中供气项目2处,新(改)建厕所6000余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成功创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行政村120个。目前,各行政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有效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65%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通村通组硬化路率100%。
良好的人居环境既给村民生活带来健康、提升幸福感,又给农村带来新气象、新面貌。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在新安农业公园游览绿道上洒下道道金光,村民李大爷陪着老伴悠闲散步,村里的环境让他们感到格外舒心。“现在路变宽了,空气好了,晚饭后出来走走很开心。”
新安农业公园环境美了,前来游玩的游客也多了,带火了一批民宿,盘活了许多闲置资源,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和村集体收入。
生活垃圾统一清运,乡村环境有序整洁,农村公厕干净无臭……在江油广大农村,持续推进的环境整治,造就出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美好景色,形成了村美人和的田园风光,让人居环境在大自然的衬托下更具特色和魅力。
3农民职业化 储备乡村振兴力量
江油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迫切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因此,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江油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双创之星”培育工程,积极培育农业职业人、现代农场主、农村实用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和农业产业扶贫对象等“田秀才”“土专家”,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自2014年起,江油聘请国内、省内知名专家担任各产业的授课教师、发展导师和技术顾问,以理论讲座、实践操作、田间学校、观摩交流等形式,培育了一批“田秀才”“土专家”。附子班学员黄元秀创办的中坝附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附子系列产品深受用户好评,远销日本、韩国等地;葡萄班学员肖长礼的紫珠庄园,通过葡萄优良品种引进、品牌打造,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经过培训的高素质农民带着课堂上学到的农业技术,在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农业创业、农村致富带头人。如今,这些“田秀才”“土专家”也走上讲台,向其他村民分享种植技术与经验。
“感谢师傅的帮助,要不然,我今年的损失就太大了!”在蜜蜂养殖“名师”魏锡阳的帮助下,“徒弟”唐天喜成功解决了欧幼病危害,挽回经济损失12.3万元。
通过培训,国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春梅,建立起农旅融合休闲旅游观光园,培养了400多名具有种植、养殖技术的新型农民,带动了150多户农户致富,形成了“培育一个人才、办起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带动一方致富”的链式效应。
“现在的农民已不是我们印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了,他们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职业化农民已经成为大学生、复员军人以及返乡务工人员新的选择了!”江油市探索“名师带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已走过了近7年的历程,谈起培训收获,江油市农业农村局科教中心主任黄龙感慨颇多。
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在“三农”发展的春天里,江油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江油广袤的田野上正绽放出现代农业的梦想与希望……(王凤丽)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