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一辈子》在两弹城景区与观众见面
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讲述隐藏在长卿山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发稿时间:2021-07-11 08:17   来源: 绵阳日报

  宣讲团成员演绎《一辈子》

  绵阳新闻网讯  “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相继成功爆炸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得不承认一个新兴的核大国已悄然崛起的事实!这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还要从一块不起眼的石头说起……”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两弹一星”纪念馆讲解员范恒和他的5位同事组成宣讲团,将反映“两弹一星”精神的系列故事会《一辈子》搬上舞台,通过音乐、实景再现、背景还原、宣讲说唱等多种艺术形式,讲述隐藏在长卿山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位于梓潼县长卿山下的“两弹城”,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曾经是我国最神秘的核武器研制基地之一,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9位先后在这里工作生活。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常人不能擅自闯入的禁地。直到多年后,这片禁地连同它所承载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才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

  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程开甲、王淦昌……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为铸就“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实践了报效祖国的铮铮誓言。讲述者将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一辈子的家国情怀,一辈子的责任担当,一辈子的不懈追求,一辈子的忠诚信仰,一辈子都只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让观众走进故事中,去感悟那种家国情怀的力量,去感悟那种崇高信仰的力量,去追寻永不停息的强国梦想。

  据了解,梓潼县红色文化宣讲人才工作室是经梓潼县委组织部指导成立的“保护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的专门工作室,也是承担《一辈子》党员干部培训教育课程研发的主要团队。该团队集聚了中物院和梓潼相关专家、亲历者和资深讲解员,对文本进行了多次研讨和修改。

  7月10日,记者采访了《一辈子》的主创——绵阳市作协会员、地方文化专家、“两弹一星”精神研究员谭显林。作为绵阳两弹一星文化公司顾问,谭显林创作了大量关于“两弹一星”的舞台剧、诗歌和宣讲作品。

  谈及《一辈子》的创作初衷与诞生背景,谭显林介绍,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完百年奋斗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更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迈进第二个百年奋进路的起始之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了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等为主题的精神谱系,谱写了一曲让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壮丽战歌。在建设祖国强大的过程中,“两弹一星”事业以及所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强起来的有力支撑。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让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让这个东方大国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伟业,是一群值得激情讴歌的英雄。为此,《一辈子》就此应运而生。

  《一辈子》截取了“一辈子的坚定信仰”“一辈子的笃定前行”“一辈子的最后冲刺”“一辈子最听党的话”“一辈子就为三刀”“一辈子的相濡以沫”“一辈子的无私奉献”7个片段,反映了在两弹一星伟业中决策者的坚定意志,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制度,科学家、工匠和指战员们的奉献精神,热情讴歌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时代精神。

  《一辈子》在故事讲述中,通过音乐、实景再现、背景还原、宣讲说唱等多种艺术形式,让舞台更加丰满、让故事更加动人,用综合艺术提升故事的感染力。

  谭显林介绍,《一辈子》从2020年11月开始整理资料,走访搜集素材,历时半年多时间的创作与编排,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期间搬上舞台与观众见面,既为庆祝建党百年,又是文旅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下一步,将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该剧以及表演艺术的打磨提升,以全新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呈献给广大观众;同时,将积极开展驻场演出和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实景教学,为广大游客和学员提供更加丰富的红色文化大餐。另外,还将积极开展“六进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用红色故事诠释“两弹一星”精神;以“两弹一星”精神为内涵,在文创产品和文昌商品等方面进行新的尝试。(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春梅 文/图)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