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变的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不变的是书写历史、创造历史的追求——
一本党费登记本 官兵心中“传家宝”
指导员谭志与官兵们分享党费登记本里记载的感人故事
见到驻绵某部“刺穹发射连”那本曾经珍藏在保险柜里的党费登记本,感觉到纸张愈发变黄了。眼前的它,皱皱的,旧旧的,甚至登记本里早年所记录的那些文字已变得模糊起来。
“这本登记本伴随我们走过44年了,在我们战士心中,登记本里面的人和事就是读千遍万遍也不厌倦,真的就是常学常新。”7月3日,在该连荣誉室内,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官兵们你一言我一语,向记者分享了登记本里所记载的一个个感人故事,特别是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登记本给自己带来的触动。
战士正在记录近期连队身边的好人好事
登记本是连队“军龄”最长的“兵”
“建连以来,多次受到上级的通报嘉奖,在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上写下了自己光辉的篇章,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做出了积极贡献……”打开这本不过巴掌大小的登记本,其中一页工整的字迹记录着连队的历史,参加过的大项任务、所获得的荣誉等。
“在连队,‘军龄’最长的就是这本党费登记本!”指导员谭志介绍,登记本是1977年连队在西藏驻防时,一名叫王堆汉的战士在入党时,用自己微薄的津贴买来赠送给连队党支部的。从那以后,党支部便用它记载党员的先进事迹和缴纳党费情况。
1985年,因部队精简整编,连队移防四川,党费登记本也随着党支部带了过来。很长一段时间,登记本被连队珍藏在保险柜里。2006年,随着最后一页被记满,登记本光荣完成了它的使命。但对连队官兵来说,“传承”的使命必须一直在路上。
如今,登记本“安家落户”连队荣誉室,每逢新兵下连、新排长报到,首先会参观荣誉室,观看党费登记本,由解说员向大家讲述党费登记本中记载的感人故事,让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登记本记录着一长串爱民故事
“第82页是老指导员白三保帮助受灾藏族群众的故事,第84页是老班长李新文前往藏族老阿妈家修桌椅的助人故事……”说起登记本里的爱民故事,战士们如数家珍。
在战士们的印象中,有一段故事让人感触最深。1978年12月13日深夜,该连驻地刮起暴风雪,指导员白三保担心住在附近的藏族群众被风雪围困,他没有惊动已经熟睡的官兵,一个人冒着风雪赶往藏族群众家中,帮助受灾的藏族群众。在他帮助抢救藏族群众家中财产时,因体力不支晕倒了,第二天连队官兵找到他,赶忙将他送到卫生所抢救。白三保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快看看其他藏族群众有没有危险。”
该连前身、驻防雪域高原的原第53师百炮营一连文书在党费登记本上记录下了这个军民鱼水情的故事。后一页还附有一份“特殊党费”收缴表。在当月已经收缴完党费的情况下,该连几乎所有党员又缴纳了一笔混杂着粮票、布票和钱的“特殊党费”。这是该连对驻地受灾藏族群众的援助捐款。该连官兵们将那些票证和钱,还有大家平日里节省下来的面粉、肉干以及毛毯等物资,第一时间送到了受灾最严重的藏族群众手上。
在一个个爱民故事的感召下,近年来,连队在旅统一部署下,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主动为贫困学生捐款,赠送学习和体育用品。连队官兵还在一些重要节点,前往安州区晓坝小学为学生讲党课,将党费登记本上的感人故事搬到课堂,激励他们从小立志,争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数十名贫困学生靠教育扶贫逐渐成长,很多贫困学生重返校园,有的考入军校报效祖国,还有的毕业后加入到扶贫队伍中。50多封感谢信见证了这段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登记本激励官兵书写新的光荣
1次被军区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8次被集团军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先后荣立集体二三等功3次,“刺穹发射连”厚重连史如何得以写就?连长吴凌云一语中的,“靠的是坚定的传承。”
用好用活党费登记本这个“传家宝”,传承无时无刻不在。2020年4月才加入连队的李鑫,第一堂课就听到了“登记本”的故事,他于今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榜样的力量鼓励我们不断向前,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李鑫告诉记者。
正是有了党费登记本在内的连队文化底蕴,全体官兵关键时刻拿出当年先辈攻坚克难的劲头,在多次不同海拔高原地域演练中,对20多个重点难点课题逐项专攻,精练探索,总结出多种高原防空新战法,实现了在复杂电磁干扰条件下快速搜捕目标和稳定跟踪的新突破,从装备配备至今打出了23发23中的成绩,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如何让这名特殊的“老兵”继续绽放光芒?“刺穹讲堂”的创办,让连队的光荣传统与党的创新理论充分结合,源源不断为连队注入强大动力。“今天学习党史,学习他人,做更好的自己。明天别人就会学习我们,然后又有很多人做更好的自己,这样一来,精彩就会不断演绎,连队的连史便会变得愈发厚重。”在“刺穹讲堂”上,排长潘梦星分享的这段话引发全连官兵的强烈共鸣。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变的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不变的是书写历史、创造历史的追求。(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强 安峥 文/图)
短评
今天学做他人,明天他人学做我们
今天走过的历程,就会成为明天的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其实也是让今天的我们告诉未来,告诉明天的他们。
光荣厚重的历史,要靠每个人来激情书写。在新时代如何书写历史?“刺穹发射连”官兵们的答案——“学做他人,做更好的自己”,理应成为我们的答案。之所以在全社会开展“四史”教育,强调的其实就是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做更好的自己,共同谱写属于“今天”的发展故事,让历史在我们的手上变得更加厚重。
“今天我们学习党史,学做他人,做更好的自己,明天别人就会学做我们,然后又有很多人做更好的自己。”这样照见人心的给力循环不只属于“刺穹发射连”,还应该属于各行各业,甚至每个家庭。只要各行各业的行业史和每个家庭的家史变厚重了,我们国家的历史自然而然也就变得更加厚重。
当一个又一个“庄严宣告”向世界发出,意味着每一位在不同历史时期“学做他人,做最好自己”的人都值得历史铭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愿今天的我们不负时代重托,不负奋进好时光,学做他人,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以“更好自己”交出一份学习历史、创造历史的精彩答卷。
“演江姐、学江姐,她的坚强,她的忠诚,她的坚定信仰,她的无畏,成了我一生的楷模。”张桂梅何以能捧回“七一勋章”这份沉甸甸的党内最高荣誉,答案在于她一直追逐的榜样是江姐。
太多的人和事启示并佐证,只有今天学做他人,做更好的自己,明天别人才会学做我们! (向往)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