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书写崭新样本 逐梦未来之城——写在绵阳科技城新区揭牌成立之际
发稿时间:2021-03-31 07:36   来源: 绵阳日报

  3月29日,绵阳科技城新区揭牌成立,正式拉开建设大幕。这一重磅消息,瞬间传遍绵州,在这春分时节播种下新的希望。

  新时代,新样本,新高地,新典范。这是全省设立的第4个省级新区,是省委省政府对绵阳加大支持力度的一项重大举措,又是绵阳做好改革谋划、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动力的一篇全局性大文章,开启了高水平建设中国科技城的全新航程。

  积大势育新机——

  把握时代脉搏谋篇布局,创新驱动不断纵深延展,战略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科技城新区是绵阳承担全省乃至全国重大改革发展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也是推动绵阳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这是源于发展战略的传承,出自践行使命的考量。

  20年来,绵阳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厚植创新发展优势,开拓创新、锐意改革,稳步实施国家级重大改革试点任务,深化探索军民协同创新路径,以新思维、新方式在众多领域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呈现出旺盛“生命力”。

  特别是“十三五”期间,绵阳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为目标,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持续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持续做大创新主体总量,构建全方位、全链条、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着力壮大创新产业,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

  这些努力换来了多个“荣耀勋章”:绵阳“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创造典型经验做法且受到国务院督查表扬”等3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和考核表扬,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2位;在国务院向全国推广的三批次56条全面创新改革经验中,绵阳贡献9条,占比近六分之一;“十三五”以来,11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位居全国地市级前列;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达75.78%……

  而在“十四五”开局的关键时期,绵阳科技城新区揭牌,生逢其时,任重道远。

  绵阳科技城新区规划面积396平方公里,范围包括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所辖的9个乡镇(街道)所属行政区域。

  大手笔,大格局,大战略。

  高标准规划、高效率建设……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的科技城新区将实行“三步走”,预计到2022年、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将分别突破750亿元、1000亿元,到2035年将基本建成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科技创新示范作用充分彰显。

  机遇当前,意义重大。绵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规划建设科技城新区有利于更好履行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国家使命,有利于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有利于推动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有利于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发展。

  开新路促发展——

  探索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新路径,培育新优势、打造新引擎,拓宽科技城发展“快车道”

  “努力将新区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和国家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探索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示范区。”3个多月前,省政府在同意设立绵阳科技城新区的批复中,用简洁有力的话语,描绘出这一承载新使命的热土的未来蓝图。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新起点瞄准新高度。

  去年,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以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为主要承载区,以“一城多园”模式与重庆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高水平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绵阳作为成渝地区第三大经济体,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绵阳科技城新区的设立,也将为相关探索提供重要支撑。

  从建设科教创新资源集聚区、新兴产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绿色智慧宜居新城的空间布局,到探索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新路径、培育现代产业发展新优势、建设绿色智慧新家园、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创新开发建设新模式的主要任务,再到具体明晰的2022年、2025年、2035年的建设目标……不难看出,这张宏伟蓝图,描绘出新时代“未来之城”的高质量发展前景。

  有了大的坐标,才有更大干劲。绵阳全市上下正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拼搏竞进,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新区建设,以最优的体制机制推进新区建设,以最大的放权力度赋能新区建设,以最好的要素配备助力新区建设。

  仔细梳理发现,新区书写的崭新样本中,已埋下了一系列事关发展的精彩伏笔:

  ——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绵阳将探索和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平台,着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果。

  ——在产业发展方面,绵阳将促进先进制造业高端延链发展,加快推进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新型显示、5G及应用等新兴产业,培育我市现代产业发展新优势。

  ——在城市建设方面,绵阳将助力I型大城市和全省经济副中心建设,增强绵阳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形成“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绿色智慧新家园。

  ——在对外开放合作方面,绵阳将承载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搭建对外开放合作的更多平台,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

  一个个大战略,在这里落地见效;一项项新规划,在这里起笔谋篇。通过新区感知科技城,透过当下放眼美好未来。擘画于新时代的绵阳科技城新区,必将拓宽科技城发展“快车道”,为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注入强劲动能,成为开启下一程繁荣发展的新卷首。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袁媛)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