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绵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展:美丽乡村,踏歌而行
发稿时间:2021-03-15 07:40   来源: 绵阳日报

     原标题:美丽乡村,踏歌而行

  ——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展综述

  “总共16万元,大家一起分!”日前,北川羌族自治县都贯乡瓦壶沟村举行分红大会。

  这一次,当地110户村民享受的红利,是以自家房屋、土地等资产入股村里的森林康养民宿村建设,户均分得的1454.5元。

  品尝到农业农村发展“蛋糕”的,不只瓦壶沟村。

  数据是力证: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03元,比上年增长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已历时三周年。

  一千多个日夜里,全市各地广大干部群众辛勤耕耘,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统筹做好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农村发展硕果累累,为绵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农业贡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征程已经开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纵览绵州大地,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已然铺开。

  稳住一块“压舱石”

  破解耕地和种源“卡脖子”问题,农产品连年丰收库存充足

  3月12日,游仙区仙鹤镇洛水村,从以色列引进的水肥药一体化控制体系正忙碌工作。数百亩的葡萄园,通过一台手机就能实现自动化管理,每年仅人力成本就能节省3000元/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几年来,浓浓的“科技范儿”为绵阳农业注入了发展活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连年丰收、农村改革稳步向纵深推进。

  去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干旱暴雨、病虫来袭,给绵阳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挑战。绵州大地的乡村振兴主战场上仍旧迸发勃勃生机——

  前方,“圣迪乐村”鸡蛋、“文昌添宝”蜜柚、“桑道”桑葚酒等优质农产品燃爆各大集市;后方,田野里绿色蔬菜鲜翠欲滴,花卉种植园内花海似锦,大棚里巧克力草莓长势喜人,萌发着丰收的希望。

  成绩不是偶然。去年以来,我市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坚持抗灾夺丰收,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解决耕地和种子问题,一边更大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一边攻关种业“卡脖子”技术。2020年2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全面开工,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6.75%;在全国地级市率先成立国家生猪育种创新中心,在全省率先出台《绵阳市现代种业强市建设发展规划》,全市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16万亩,占全省1/2。

  广大农民的辛勤耕耘,为绵阳遍染了金色的收获——尽管形势严峻,去年全年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达231.1万吨,同比增加0.6万吨,增长0.3%。

  构建一群产业

  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绵阳造”农产品乘风破浪

  “搞快,价格要涨啰!”年初开始,面对求购的茶商,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露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涛的“要价”始终居高不下。

  去年底,该企业获得使用“天府龙芽”地理标志的授权。“天府龙芽”是茶叶品质的“证明书”,更是“绵阳造”农产品乘风破浪的最佳见证。

  绘制乡村振兴蓝图,绵阳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开始。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2017年,我市从上千种农产品中梳理出生猪等六大重点产业和涪城麦冬等十大主导产品,并分别制定细致到乡镇的相关细化方案靶向发力,向一二三产融合转身。

  目标既定,何处着手?绵阳的作答是: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构建起园区全域发展体系;从农业六大重点产业和十大主导产品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为主线,构建起园区特色产业体系。

  2019年11月底,我市出台《绵阳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3年)》,作为全省第一个正式出台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的市州,这表明了绵阳要在全川带头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心和信心。

  园区建设成效几何?去年,全市新培育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达到18个,三台县现代农业园区纳入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名单梯级提升、竞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样板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绵阳不敢放松,不断拓宽农业投融资渠道,建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补偿金总量达到1.12亿元,已发放贷款3.19亿元。

  农产品品牌加快培育,“绵阳造”农产品产量更稳、品牌更响,去年全市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144个,总数达1006个。

  开启一段征程

  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勾勒村美、民富、人和新蓝图

  “虽然摘了帽,我还要靠自己的双手致富!”平武县旧堡羌族乡脱贫户向云兵说,他申请了小额扶贫信贷,用于发展特色香菇种植和生猪养殖。前不久,还被聘为当地生态护林员,为蒸蒸日上的生活再添一把火。

  摘帽、致富——过去几年,绵州大地上无数个“向云兵”的命运之轨悄然转动。

  绵阳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尽锐出战,集中力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十三五”期间,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抓好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意见》《打好农业产业扶贫三年攻坚战实施方案》《关于做好2020年农业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效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组织编制完成了“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指导各地全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全市4.48万人贫困人口依靠发展农业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决战决胜、不胜不休。“十四五”新征程已经开启,美好的愿景正在绘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朝着目标前行,绵阳既要“面子”,又要“里子”——

  农村更美。2021年,我市将贯彻落实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95%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7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农民更富。聚焦“6+10”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特色产业村、产业强镇、产业集群、特色产业优势区建设,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产养业提升行动,梯次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治理更好。继续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和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培育一批“治理有效”的典型村,力争2021年创建“四川名村”3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3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20个以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个产业更强、环境更美、农民更富的绵阳正踏歌而来!(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灵越)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