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零食、水果、饮料等供应较为充足,许多人也因此出现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现象,这会加重胃肠道负担,造成消化不良、腹胀,甚至恶心、腹泻。大量摄入油脂、肉食容易加重胆囊、胰腺的负担。因此,在春节聚餐期间要荤素搭配,不宜过分大鱼大肉。
饮食不规律,就会影响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所以民间有“脾胃一虚百病生”的说法。中医常说“脾胃不和”,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脾胃对身体的影响那么大呢?
为何脾胃虚易生病
中医认为,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和“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进一步消化。
脾主运化,主要指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过程,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运输与消化。水谷入胃,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
中医说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可以理解成“人体食物加工厂”。若脾气虚,“加工厂”动力下降,则消化能力下降,表现出不想吃饭,吃后腹胀,甚至是排出的大便里有明显的食物残渣,中医有个专用名词把它叫做“完谷不化”。如果脾气虚、升清无力,“上升运输机”动力不足,会引起头晕眼花、拉肚子等表现;脾气虚日久,水谷精微化生减少,人体气血生成不足,则会出现体倦乏力、面黄肌瘦等;若脾虚,导致向外输送水液的能力下降,就会导致水液停留、聚集于体内,出现体内湿盛、水肿等病症。所以说“脾胃一虚百病生”,在养生过程中保护脾胃显得尤为重要。
脾胃不和显在脸上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肤色、五官以及一些生活细节,或许就能看出脾胃不和的一些问题。
面色。面色微黄润泽,称之为有胃气。脸色黯淡发黄可能是脾胃虚弱,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饭后肚子胀,时有腹泻或便溏的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气和津液不足,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
口唇。唇为脾之华。一般来说,唇色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称之为有胃气。相反,如果嘴唇干燥、脱皮,甚至无血色,提示脾胃功能不好。
睡觉流涎。《黄帝内经》中指出“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水、脾之气的外在表现。如果脾气充足,涎液就能正常传输,帮助吞咽和消化,也不会溢出。一旦脾气虚弱,睡觉时常会流口水。此外,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大多和脾胃功能不好有关。
睡眠不好。中医认为:“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也会降低,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甚至导致白天精神状态不佳。
养护脾胃怎么做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也是调养脾胃的前提。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以软、烂等易消化食物为主;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
如果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更易损伤脾胃,久而久之会引起食滞的现象。这时候如何应对呢?大家可以试试按摩。具体操作方法是: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稍用力缓缓推摩腹部,至左下腹(结肠部)可稍稍加力。
摩腹保健宜在晨起空腹或睡前操作,每次36圈,每天操作两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则不拘时间、次数,可适当加重力度,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健脾暖胃食桂花
桂花性辛、温,入肺、大肠经,有散寒破结、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食欲不振、痰多咳嗽、肠风血痢、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牙痛口臭、经闭腹痛。
桂花子性味辛、甘,温,有暖胃、平肝、散寒功效。用于虚寒胃痛。
桂根性味甘、微涩,平,有祛风湿、散寒的功效。用于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肾虚牙痛。
枝叶及根煎汁敷患处,可活筋骨止疼痛,治风湿麻木等症。
若自己采集桂花鲜品,要挑选没污染的新鲜桂花,除去花梗、花蒂,清洗后加盐(约1/3花的重量),加水浸泡几分钟除去苦味,最后拿出轻捏去除水分。亦可直接购买糖桂花。(邓楠)
桂花食疗方
桂花茶:桂花的香气可以舒缓情绪,取3~5克桂花用开水泡茶饮,可舒肝气、散寒气、美白肌肤、健脾暖胃、润肠通便,对口腔炎、皮肤干裂、牙周炎以及声音沙哑等均可起到一定的疗效。
桂花酒:桂花也可以做成桂花酒,有舒筋、活血、散寒、助消化、增食欲、消疲劳之功。
桂花糕:桂花还可以做成桂花糕,桂花糕有多种风味,下面以传统的热制法为例。
原料:糯米粉150克,温水200克,澄粉75克,色拉油40克,白砂糖80克,干桂花30克,蜂蜜适量。
做法:1.白糖加入温水中,搅拌至融化。2.过筛加入糯米粉和澄粉,搅拌至无颗粒。3.加入色拉油,搅拌至水油混合。4.容器内壁刷色拉油。5.把混合好的原料倒入容器,静置40分钟。6.冷水入锅,水开后蒸30分钟。蒸好脱模,待凉后用刀蘸水切块,撒上干桂花,浇上蜂蜜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