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游仙
【游仙】探寻粮与地的富乐之道
发稿时间:2023-09-28 09:40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金秋九月,稻穗飘香。游仙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9月23日,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绵阳市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游仙区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在游仙区新桥镇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周边群众,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喜庆丰收,感受游仙乡村的新景象、新风貌、新生活。

  原标题:土地大托管、农机大服务、打造产业带——

  游仙探寻粮与地的富乐之道

游仙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

  金秋九月,稻穗飘香。游仙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9月23日,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绵阳市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游仙区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在游仙区新桥镇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周边群众,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喜庆丰收,感受游仙乡村的新景象、新风貌、新生活。

  作为新时代天府粮仓重要组成部分的游仙区,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8.04万亩,建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先后获评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全国第二批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魏城镇绣山村水稻喜迎丰收

  土地大托管 直面破题“土地谁来种”

  “江华琼,分红544.50元!”8月22日,游仙区忠兴镇举行兴合村土地大托管2023年小春托管经费发放会。73岁的江华琼老人接过托管费,由于不会写字,在签字栏按了手印。

  据老人介绍,儿子媳妇外出打工,家里4亩多地靠她一个人种,托管后,日常还可以到托管中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挣点务工费,每年土地托管费和大小春务工费,可增收3000多元。

  当天,前来领取托管费的村民普遍为老人,年纪最大的80多岁了。这是一个真实反映农村现状的场景,农村老龄化带来最直观的就是“土地谁来种”的问题。

  游仙区直面难题,率先在忠兴镇开展试点,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吴先强介绍,通过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开展“土地大托管”试点,将过去各村各户单打独斗的生产方式转变为跨区域、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撂荒和非粮化问题。

  “通过健全利益分配、村集体稳定增收、托管土地退出保障三项机制,让农户放心托管,集体积极参与托管,实现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吴先强说。

  几经探索,效果很好,收获颇丰,游仙“土地大托管”做法经验先后入选2020年全国第二批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2021年四川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典型案例。

  然而,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能完美,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例如,兴合村全村4000余亩土地、1460余户村民,实施土地大托管比较晚,村支书吴兵坦陈,托管团队经验不足,种植效益还不理想,也曾遭到部分村民质疑。忠兴镇副镇长罗海刚说,“不回避问题,正在想办法整改。”

  朝着正确的方向,敢为人先,坚持不懈,新问题需要不断寻找新的破解方法,这正是创新改革的意义。“试点就是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吴先强感慨道。

游仙区农事一体化服务中心

  农机大服务 科学种田深入人心

  针对兴合村如何把地种得更好的问题,并不是一“托”了之,还得进行更多的探索。

  日前,在魏城镇绣山村1200亩高标准农田田埂上,无人机手罗彩军和三名同事,通过北斗卫星对水稻行间距进行定位、调校大疆T30无人机飞行高度和路线,给已经吐穗的杂交稻喷施壮籽叶肥。

  罗彩军和他的同事来自游仙区农事一体化服务中心,该中心有一支从育种、栽插、管理到收割一条龙服务的专业化队伍,是新时代游仙区新型职业农民。

  “如果没有服务中心,一时半会还真不知道如何下手。”魏城镇铁炉村的杨虎返乡承包土地,农家农事活路早忘得一干二净,怎么办?服务中心成了他无所不能的“管家婆”,在服务中心的帮助下,杨虎购置了农机,参加拖拉机驾驶培训,考取拖拉机驾驶执照,还通过中心及时贴息贷款。

  不会种地咋办?服务中心及时提供农业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种子农药肥料不知道怎么买?服务中心农资店里面对面讲解……就这样,在服务中心的帮助下,杨虎在铁炉村承包了800多亩土地,办起了家庭农场。

  据悉,农事一体化服务中心传授科学种田、养殖技术,让农民掌握农业新技术,目前,已培养农机操作手2000余人次,培训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200余人次和农业技术人员400余人次。

  游仙“农机大服务”形成的实践优势,也让游仙农机服务品牌走向省外。“我们利用时间差到河南南阳等地收割小麦等农作物,跨区域错峰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罗彩军介绍,这可能是我市首支出川跨区域收割农作物的农机服务队。

“仙鹤粮仓”优质粮油园区

  发展大愿景 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带

  从游仙区沿绵梓路向梓潼方向走,左转行至仙鹤镇帽儿山山脊,一望无边的玉米地上空,成群结队的白鹭翻飞徘徊。随行的吴先强说,在初夏,小麦成熟时,满山坡麦浪翻滚,一片金黄,被称为“最美麦田”。

  玉米地主人是在这里种了一辈子粮食的71岁老人唐以全。据唐大爷介绍,他15岁开始务农,1992年承包了这片地,办起为民农场,用勤劳的双手,让这片曾今无人问津的荒山坡,变成高标准种植的样板田。2011年,唐以全的家庭农场粮食亩产达400余公斤,粮食总产量40余万公斤,唐以全作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受到国务院表彰。

  像唐以全这样的粮食种植大户,目前,游仙有350余户。未来,游仙还将重点打造一批带动农户300户以上、经营服务规模在2000亩左右的农民合作社(联合社)。

  从帽儿山山脊下来,看见远处山坡上立着“仙鹤粮仓”白色标牌,为这巨幅田园画精准命名,这里就是游仙区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

  青龙村村支书张桂芳指着田埂西侧相邻的大片优质水稻介绍,“仙鹤粮仓”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主要由石龙村和青龙村组成,共栽种了2816亩优质水稻,属于全区粮油的核心区,“村里土地都流转给种粮大户,粮食增产,村民收入至少翻三番!”

  观之游仙,目前,正在建立以“游仙优品”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的全产业链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针对不同的市场主体和消费群体,精准开拓线上营销专区、线下形象旗舰店,组织参加“绵品出川”等展示展销活动,强力推进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发展转型,推动“游仙优品”走出深闺、走上餐桌,助推全区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绘就新时代游仙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邓嗣华 李正勇 王爱琳 吴东方 绵报融媒记者 周钰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