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2024年绵阳"两会"特别报道 > 正文
兴产业 活要素 优服务 强治理 走好城乡融合之路
发稿时间: 2024-01-19 09:05    来源: 绵阳日报

  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何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城乡融合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如何坚持“抓好两端、畅通中间”,走好“强县活镇兴村”之路,展开热烈讨论和交流。

  □记者 兰建春

  【焦点话题】

  绵阳要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围绕“兴产业、活要素、优服务、强治理”,加快构建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格局。

  【精彩回放】

  过去一年,绵阳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强重点促均衡,城乡建设齐头并进。

  中心城区功能品质持续提升

  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增加6.35平方公里;科技城涪江大桥主体完工;开茂水库水厂建成供水;一批城市公园建成开园;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开工476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基本建成;入选国省级完整社区建设试点4个。

  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市县域范围内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3200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展乡镇(街道)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

  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持续用力“强县活镇兴村”,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

  【代表委员热议】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数据显示,2023年,绵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增加6.35平方公里。持续提升城市品质,让生活更美好,今年将有哪些重要变化?苏杰代表谈到,将重点推动好“三件大事”——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让城市颜值更靓丽。打好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收官战,全面启动“两江四岸”和芙蓉溪城区段的综合提升改造,更新改造永兴场镇、越王楼片区等重要节点,提升城市公园品质,继续新建一批“口袋公园”。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让城市功能更齐全。加快建设创业大道、东西第二干道、滨江西路等城市骨干道路;新建滨江路等一批智能停车场和人行天桥,让群众出行更顺更畅;着力解决公共厕所布局不合理和锻炼健身设施不足等群众“身边事”。

  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让城市生活更宜居。从加快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加装电梯,建设人才公寓等入手,最大可能满足群众刚性住房需求;合理满足群众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国省级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打造功能完善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启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建,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县城作为县域的中心,是推进城乡融合的关键。徐弘委员建议,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推进绵江、绵北同城化和三盐、江平一体化发展,持续推动建设“市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特色镇”四级城镇体系;明晰主城区与其他县(市)差异化产业发展路径,支持江油打造特材新城,引导三台、盐亭、梓潼等就地就近做强做优农产品初加工和特色精深加工产业,平武、北川等地发展农旅、文旅、林旅、康养融合产业;在提升承载力方面,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推动主城区优质医疗教育等资源扩容下沉,探索建立“一院(校)带一县”模式。

  基础设施是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随着九绵高速平武段通车,赵琳代表谈到,将积极放大这条“黄金走廊”,以全域旅游引领格局之变,高质量推进平武县域发展,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加快推进报恩寺保护与活化利用,王朗国际探秘营地,白马、虎牙、药丛山的提升,大熊猫伞护物种自然教育基地等文旅项目的建设,加快推进“十个一”文旅产业提质行动,让“秘境平武·熊猫家园”可触可及、可感可见。

  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点。为全力激活乡镇这个“经济细胞”,去年绵阳在全省率先开展乡镇(街道)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39个试点乡镇新引进项目175个、金额307.8亿元,得到代表委员高度评价。姚芝春代表谈到,将继续以推动乡镇(街道)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为牵引,在辖区组织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等重点民生实事,加快推进绿溪优食谷国际食品产业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南区标准厂房等项目建设,为绵阳高质量发展贡献乡镇坚实力量。

  董钦金委员谈到,卫星场镇位于大中城市周边,能够更好融入邻近大中城市建设发展,建议进一步加强城区周边卫星场镇建设,充分发挥卫星场镇的城区功能疏解、产业发展支撑、链接市域县域等功能。

  如何以乡村振兴绘就城乡融合新画卷?任晓军委员谈到,绵阳有优美的自然生态、多彩的人文景观、丰厚的历史遗存、独特的民族风情,建议大力发展民宿产业,研究制定绵阳民宿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以民宿旅游消费不断升级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