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街区的特点,在不影响环境、交通的前提下,划定时间段,设置临时性公益摊位,鼓励残疾人摆摊设点。”
——市政协委员、羌族草编代表性传承人黄强
□记者 刘晏男
“把满足残疾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残疾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才能持续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在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羌族草编代表性传承人黄强说。
黄强创建了羌族草编残疾人文创基地,对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并吸纳残疾人就业,2019年被中国残联授予全国首批残疾人文创基地。“除了部分残疾人通过订单、产品回收方式实现就业外,还有一些残疾人手工制作生产的产品,没有合适的销售渠道、缺乏销售场所,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黄强说。
对于上述问题,黄强建议,首先要科学规划,增设残疾人就业公益摊位(门店),在绵阳城区及全市各县(市、区),配合特色街区、特色景区、特色市集的打造,由职能部门牵头,科学规划、设计一批特色化、差异化的残疾人就业公益性固定摊位(门店),在指定地点、固定摊位(门店)销售残疾人生产的产品,解决残疾人灵活就业。也可根据街区的特点,在不影响环境、交通的前提下,划定时间段,设置临时性公益摊位,鼓励残疾人摆摊设点。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黄强建议,可引进企业、银行参与,解决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场地、货源、资金等问题;提前摸清点位资源,如辖区内景区、商业步行街等场所的闲置场地、门面等。同时,对全市有意愿通过摆摊开店创业的残疾人进行摸底调查,便于科学规划点位。希望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推动,助力助残扶残事业长效开展。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