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2024年绵阳"两会"特别报道 > 正文
深度融入中心 全方位服务大局 推动新时代绵阳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付康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摘要
发稿时间: 2024-01-18 08:39    来源: 绵阳日报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深度融入中心、全方位服务大局”的工作取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守正创新、依法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不断加强和改进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着力建设“四个机关”,推动新时代绵阳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动人大工作由重程序向重程序与重质量并举转变,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作出了人大应有贡献。推动种子法贯彻实施情况得到赵乐际委员长充分肯定,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情况得到省委专项督查组充分肯定;提升监督工作质效、代表“家”“站”建设等8项工作在全省交流推广。

  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始终把牢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全年向市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34件次,召开常委会党组会议18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8次,及时传达学习重要部署,研究重大问题、安排重点工作,切实做到了市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深入学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完善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健全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的工作机制,邀请各级人大代表28人次列席、公民17人次旁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调研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使人大各项工作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坚持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为法治绵阳建设提供有力法制支撑

  ◆认真实施五年立法规划和2023年度立法计划,颁布施行《绵阳市城区停车管理条例》和修订后的《绵阳市物业管理条例》,顺利完成《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绵阳市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条例(草案)》二审、《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一审,以及《绵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立法调研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组织对安全生产法、就业促进法等4部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扎实做好赵乐际委员长来绵开展种子法执法检查工作,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常委会对科技进步法、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有力推动了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依法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全年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备规范性文件11件,对86件规范性文件开展备案审查,切实做到了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持续增强监督实效,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科技立市战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加快建设

  ◆组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工作开展专项监督,深入重大科技项目建设现场和重点科技企业实地调研,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科技创新监督工作的经验做法在全省作交流发言。

  ◆听取和审议科技城新区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的报告,助推科技城新区建设成势见效。

  ◆组织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开展执法检查,以法治之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利用。专题调研科学技术普及法贯彻实施情况,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聚焦产业强市战略,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创新开展全方位全链条监督,加大对全市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监督力度,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交流推广。

  ◆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的报告,加强对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研判,持续巩固经济发展良好态势。

  ◆组织对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开展市县两级人大全流程上下联动监督,园区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

  ◆听取和审议以消费为重点做大服务业情况的报告,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

  ◆听取和审议种业强市建设情况的报告,推动全国种业强市加快建设。

  ◆创新采取“上下联动+专题询问”的方式,组织对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专项监督,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交流推广。

  ◆连续4年组织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市县两级人大全流程上下联动监督,助力我市营商环境持续保持全省前列,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交流推广。

  ◆连续4年对项目投资工作开展专项监督,助力我市项目投资平稳推进、持续向好。

  ◆听取和审议上市公司培育情况的报告,加快推动优质企业上市挂牌。

  ◆听取和审议2023年财源建设情况的报告,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开放活市战略,推动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组织对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开展专项监督,助力绵阳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听取和审议新一轮交通攻坚大会战推进情况的报告,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

  ◆组织对招商引资工作开展专项监督,提升招商引资质效。

  ◆专题调研发挥外事作用助推开放平台建设情况,听取和审议“绵品出川”工作情况的报告,持续激发对外开放动力活力。

  聚焦生态美市战略,推动绿色本底不断夯实

  ◆连续2年组织对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开展专项监督,推动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提质工作取得新成效。

  ◆专题调研森林资源保护利用、部分重点河流水质保护等工作情况,听取和审议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聚焦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听取和审议加强市内协同合作推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情况的报告,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组织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专项监督,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听取和审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情况的报告,全面推进“五大振兴”,乡村振兴监督工作的经验做法在全省作交流发言。

  ◆听取和审议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报告,督促抓好重大水利项目储备、建设、开发、利用等工作。

  ◆专题调研土地利用质效情况,听取和审议耕地保护情况的报告,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聚焦共同富裕目标,推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民生领域的监督力度,社会监督工作的经验做法在全省作交流发言。

  ◆创新采取“上下联动+执法检查”的方式,组织对就业促进法贯彻实施工作开展专项监督,推动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增加劳动者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组织对义务教育学校“民转公”改革推进工作开展专项监督,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听取和审议关于医保基金管理与使用情况的报告,有效维护参保群众合法权益。

  ◆组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运行工作开展专项监督,督促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专题调研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建设、城市公交运行管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情况,进一步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

  聚焦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组织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专项监督,助推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

  ◆听取和审议“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的报告,进一步提升“解决执行难”综合治理水平。

  ◆组织对市法检“两院”重点工作、部分基层法检“两院”工作开展专项监督,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

  聚焦财政资源增效,推动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切实提高

  ◆加强预决算审查监督,审查批准年度市级决算、预算调整方案、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及调整方案,听取和审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督促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分别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及5个市级单位2022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并开展满意度测评,有效推动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

  ◆组织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开展专项监督,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持续深化拓展代表工作,大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组织召开“家”“站”规范化建设运行现场推进会,规范和加强“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建设运行;市委主要领导带头以人大代表身份进“站”服务,示范带动各级人大代表“进家入站”规范有序开展履职活动,全年共接待群众79332人次,“家”“站”建设的经验做法在全省作交流发言。

  ◆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3179件次。

  ◆创新组建16个代表专业小组,组织133名代表围绕7个年度重点课题开展代表专业小组活动23次,形成专题调研报告7份,充分发挥代表专业优势助推高质量发展。

  ◆认真落实《绵阳市第八届人大代表履职培训规划》,举办3期市人大代表培训班、培训232人次,进一步提升了代表履职能力。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持续推动办理工作由“重满意率”向“重办成率”转变,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办成率达84.7%,代表对办理结果反馈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围绕贯彻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八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开展学习培训、集中宣讲等工作,推动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修订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的意见、审议意见办理办法等制度18个,常委会及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组织对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全覆盖谈心谈话,进一步激发了依法

  履职、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

  ◆完善人大信访工作制度机制,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51件647人次,依法推动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98个。

  ◆成功承办第32届四川人大新闻奖评审会,人大宣传工作的经验做法在全省作交流发言。

  2024年主要任务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八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真抓实干、担当奋进,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持续推动人大工作由重程序向重程序与重质量并举转变,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贡献人大力量。

  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坚持在市委领导下谋划和推进人大工作,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始终做到市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

  持续加强立法工作,纵深推进法治绵阳建设

  认真组织实施五年立法规划和2024年度立法计划,逐步完善地方性法规体系,进一步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和效率。健全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采纳反馈机制,广泛征求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意见建议,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坚持把普法融入立法过程,加大对地方性法规的宣传解读力度。强化对法规实施的监督,探索建立立法后评估机制,修改制定一批体现时代要求、顺应群众期盼、彰显绵阳特色的地方性法规。

  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全力服务市委中心大局

  健全完善“选题、调研、审议、交办、反馈、测评”监督链条,有效形成监督工作闭环,持续提升监督工作质效。紧紧围绕实施“五市战略”,更加聚焦经济发展的重点、社会治理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民生领域的痛点精选监督议题,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预决算审查全覆盖,实施预算联网监督,加强政府投资计划审查、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等工作监督。健全人大监督与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机制,有效形成协调贯通的监督合力。

  强化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深化拓展“三联”活动、代表专业小组活动,组织代表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建言献策,更好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坚持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实施、一体化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深入开展人大代表工作评创活动,进一步打造代表工作品牌,推动“家”“站”规范化运行。进一步完善代表提出建议前的沟通机制,开展优秀代表建议评选活动。严格执行代表建议交办、重点督办件督办制度,持续推动办理工作由“重满意率”向“重办成率”转变。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优化代表履职培训,持续提升代表能力素质。充分发挥履职平台、官网官微等作用,保障代表更好知情知政。完善代表履职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广泛宣传代表先进事迹,全面展示代表履职风采。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打造“四个机关”

  健全完善常态化长效化学习机制,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抓好制度“废、改、立”工作,进一步提升人大工作规范化水平。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持续锻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干部队伍,努力打造让市委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治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