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考卷,上面没有任何字,只有密密麻麻的小凸点;一双手,手指翻飞,讲述故事——这就是2025年四川省首届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比赛现场。
7月30日,来自全省21个市(州)及4所高校的122名选手齐聚一堂,以手为语、以文为媒,展现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的规范应用与独特魅力。其中,绵阳市选派的3名参赛者脱颖而出——
●曾雨萱在视力残疾学生组勇夺一等奖;
●邹健在视力健全教师组摘得三等奖;
●倪溪溪则在手语听力健全特教教师组获得三等奖。
↑视力残疾学生组绵阳选手曾雨萱
何谓“国家通用手语”与“国家通用盲文”?这正是手语与盲文的“普通话”。据了解,国家2021年启动《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目标到2025年,全国招收听力和视力残疾学生的特教学校(院)普遍使用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
本次比赛设立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两类,其中国家通用手语比赛设听力残疾人员组、听力健全特教教师组(特教方向)和听力健全社会人员组三个组别,国家通用盲文比赛设视力健全教师组、视力残疾学生组和其他视力残疾人员组。
↑视力健全教师组绵阳选手邹健
“知道自己获得一等奖,非常惊喜!”曾雨萱激动地说。这位首次踏上省级赛场的初三女孩,一直保持着每日阅读盲文书籍的习惯,“指尖带我认识了世界,我也会一直学习下去的。”她说,未来计划在学校组建通用盲文兴趣小组,带动更多伙伴共同触摸国家通用盲文。今年9月,她将代表四川征战国家通用盲文比赛现场。
作为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倪溪溪深刻体悟着国家通用手语承载的温度,“它不仅是听障人士的母语,更是传递理解与尊重的桥梁。”在她看来,参赛不仅是竞技,更是向全社会展示国家通用手语之美、推动社会共融的契机。
↑听力健全特教教师组绵阳选手倪溪溪
以赛促学,绵阳深耕“无障碍沟通”沃土。近年来,绵阳持续发力铺设特殊语言文字普及之路,教学体系持续完善,专业师资加速培育,社会普及活动深入开展,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语言”,为听障、视障群体架起融入社会的坚实桥梁。备赛期间,绵阳就组织开展了为期3天的培训,采用“理论精讲+强化实训+模拟演练+交流研讨” 模式,在强化备赛的同时,进一步凝聚起齐心协力促进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学习运用推广。
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普及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工作,让这些“普通话”真正成为残障群体获取知识、平等参与社会的钥匙,加速实现沟通无碍、社会共融的美好愿景。
(涪江观察记者 彭紫薇 何茂松/文 市残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