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老年欧阳修
大型川剧《欧阳修》剧照
6月27、28日晚,绵阳倾情打造的大型川剧《欧阳修》在成都城市音乐厅首演,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欧阳修于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绵阳市涪城区),其父欧阳观时任绵州军事推官,母亲郑氏“画荻教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大型川剧《欧阳修》以其母“画荻教子”为轴心,采用倒序的艺术手法,生动再现欧阳修精彩的一生。
□记者 张登军/文 陈冬冬/图
故事表达两个小时的历史回响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汴京城国史馆。欧阳修主持修撰的《新唐书》成稿,学生曾巩、苏辙、苏轼等携酒前来拜贺……这是大型川剧《欧阳修》第一幕开场的场景。欧阳修与弟子们畅论文学,在这热闹的氛围中,他开始回忆自己的人生。
场景转换到一年一度的元夕节,欧阳修在许州梅亭水榭与少女薛氏一见倾心。场景重回国史馆,学生们聆听欧阳修“宽简于民”主张,回首庆历新政,欧阳修以“君子同道,小人同利”的无畏胸怀破朋党风波,却被贬滁州。
去滁州途中,欧阳修辗转回到出生地绵州,在涪江边追忆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的往事,欧母“画荻教子”的记忆让他振作起来。到滁州后推行新政主张,与梅尧臣、曾巩春游琅琊,饮酒对诗,留下“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旷世名篇。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的科举考试,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大兴古文改革整肃文风,一众太学生落榜,招致“假公济私”的非议。他舌战群儒,彰显了一代文宗的胸怀与气节。他主考的这次科举,也成为中国科举史上有名的“千年龙虎榜”。
两小时的演出中,修史、月上柳梢头、且如常日醉、尊前慈母在、滁州之乐、直须看尽汴京花6幕大戏,生动再现欧阳修精彩的一生。
创作定位城市IP的文化之需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绵阳市涪城区)。千百年来,欧阳修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绵延不绝。绵阳一直致力于欧阳修文化城市IP打造:修建六一堂,建设欧公祠、六一学校,成立欧阳修研究会,举办欧阳修文化交流峰会、欧阳修法治论坛,组织创作历史小说《苍茫天地一醉翁》、清唱剧《欧阳修》等。
但不可否认的是,欧阳修文化的内涵挖掘还大有潜力,历史名人的影响与传播明显不足。
怎样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欧阳修文化,弘扬欧阳修精神?几经讨论,“欧阳修文化+川剧”的艺术创作形式得到普遍认同,大型川剧《欧阳修》就这样顺势而生。
涪城区文联主席、大型川剧《欧阳修》制作人尹莉说,打造大型川剧《欧阳修》,“不仅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之需,也是绵阳市打造欧阳修城市IP的文化之需,更是涪城人民的精神之需”。
项目启动后,剧本创作几易其稿。在创作中,创作团队不只局限于“欧阳修与涪城区的关联”,而是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格局,写出欧阳修的家国情怀。
2024年10月,大型川剧《欧阳修》正式投入创排。经过9个月的二度创作后,在成都首次公开上演。
角色解读传承千年的精神力量
大型川剧《欧阳修》集合了省内川剧界的“大腕”,组成主创团队。
两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担任艺术总监,著名编剧郑瑞林、曾浩月担纲编剧,著名导演张平执导,作曲家李天鑫作曲,绵阳川剧表演艺术家蒋淑梅担任剧目总监。
演员阵容同样亮眼。蒋淑梅在剧中分别饰演欧阳修的母亲薛氏、妻子郑氏。她说,郑氏是闺门旦,薛氏是正旦,年龄悬殊四十来岁,通过唱、念、表演变化区分,对演员是一大挑战。在6月27日、28日晚的演出中,观众对她的角色塑造给予高度认可。
剧中的青年欧阳修由四川省川剧院青年川剧演员杨坤昊饰演。他认为,欧母“画荻教子”是欧阳修的精神力量。通过饰演这个角色,让他感悟到“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一定不能灰心,不能放弃自己,这种精神值得后辈学习”。
四川省川剧院演员邹宏饰演老年欧阳修,他认为剧中的“千年第一榜”是重头戏,欧阳修为了古文运动,内心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最终选择了“为国选才”。在角色塑造中,他着重表现“取舍时的内心矛盾,历经世事的豁达与幽默”。
价值传播千年文脉的时代交响
大型川剧《欧阳修》的成功演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评价这部作品不仅是为观众带来人文精神的浸润共鸣,也是一部千年文脉的时代交响。
熟悉宋史的人都知道,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出现了科举史上的“千年龙虎榜”,主考官是欧阳修,点检试卷官是梅尧臣等,苏轼、苏辙、张载、程颢、曾巩等上榜,他们多在剧中登场,在川剧舞台上给观众勾画了一幅“北宋文人图”。
在这部川剧作品中,从舞台造型到戏曲唱词,注重宋代美学的意境营造,有传统艺术和现代布景技术的结合,有“文风即仕风、仕风即民生”等现实意义的表达,更能激发人文精神的共鸣,“川剧锣鼓的每一次敲响,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邀约”。
在尹莉看来,剧中欧母在涪江边画荻教子时“大地厚德育万物,顶天立地是为人”的教育观点,欧阳修以“怅怀忧思推新政,革故鼎新为朝廷”的创新精神,在地方任职推行“宽简于民”注重民生福祉等,和今天的绵阳市及涪城区的发展一脉相承通过这些片段去认识千年文脉传承至今的时代价值,这也是大型川剧《欧阳修》的意义所在。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