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镇全貌
5月23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三台县西平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同时该县北坝镇等4个村镇和三台中学蝉联“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近年来,三台县以创新实践为引擎,以实干为笔、民心为墨,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绘就从内而外的文明图景。截至目前,三台县已建成全国文明村镇5个、省级文明单位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496个,形成覆盖城乡的文明实践网络。
□江琴 刘玉明 文/图
聚精神力量
精心选树道德先进典型,举荐身边好人好事,深入实施“榜样力量”行动,挖掘先进典型精神内核,讲述新时代身边好人故事。
树文明新风
三台县有文明单位254个、文明村镇433个、文明校园114所、文明家庭94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建宜居家园
汇聚民心民意,优化政策举措,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打造设施完善、环境整洁、服务配套、管理长效的宜居小区,让群众生活更便捷舒适。
选树典型 汇聚磅礴精神力量
寒冬腊月勇救落水老人的新时代青年刘洋洲、有勇有谋深入沼气池救人的苏冬雪、贴心照顾残疾大伯20年的季蜀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彰显着榜样力量,滋养着三台这片文明沃土,凝聚起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三台县围绕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精心选树道德先进典型,积极发动广大干部群众举荐身边好人好事,深入实施“榜样力量”行动,深入挖掘先进典型精神内核,生动讲述新时代身边好人故事,做好各级各类道德先进典型学习宣传,让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能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形成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生动局面。
为不断放大道德先进典型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宣讲报告、事迹报道、文艺作品、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道德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形成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并强化线上宣传,在县内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常态宣传报道身边好人先进事迹。截至目前,三台涌现了“中国好人”1人、“四川省道德模范”2名、“四川好人”25人、“绵阳市道德模范”17名、“绵阳市年度人物”13名。
同时,依托覆盖全县城乡的49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常态化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我行动”“文明实践赶大集”“好风传家”等主题活动。孵化培育特色项目55个,建立文明实践项目激励机制,新风剧场、草根诗社典亮工程、三台薪火计划、“梓润心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等项目成效显著。深入实施“文明实践+”工程,三台县委宣传部统筹组织相关部门建立“新风剧场”文艺节目库和“文明实践大喇叭”广播节目库,以理论政策、科学普及、卫生健康、法治教育、文明乡风、防灾应急、典型事迹等为主题,推出小品、情景剧、歌曲、三句半等文艺节目25个;《全民营养吃动平衡》《非遗端午安康幸福》等广播节目17个。统筹整合“送戏下乡”“文化集市”“文艺轻骑兵”等活动形式,以“文艺展演+主题宣讲+集中志愿服务+有奖知识问答”的方式开展“新风剧场”集中展演,大力弘扬锐意进取、甘于奉献、崇尚法治、文明礼让的时代新风。
文明乡风宣传活动
深耕实践 涵养文明和谐新风
走进郪江镇安居社区,干净整洁的街道,车辆有序停放在路边停车位上,“爱清洁讲卫生”“环境治理美丽乡村”等接地气的文明提示语随处可见,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近年来,安居社区依托“川善治”数字化平台,搭建“绿色积分超市”,居民通过参与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秸秆还田等环保行动,可实时累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同时,社区每月公示“红黑榜”,对环境治理成效突出的家庭授予“环保之星”称号,垃圾分类参与率提升至95%,实现镇容村貌与生态治理水平“双提升”。
郪江镇历史悠久,民俗及非遗底蕴深厚,2024年获评四川省千年古镇。近年来,该镇将文明创建与千年古镇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常态化开展朝山会、祖师庙会、云台观庙会等民俗活动,全镇每年累计吸引外来游客30余万人次,每年通过举办各类大小型民俗活动拉动旅游经济增长约5000万元。该镇还积极发挥群众自治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组建并招募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14个,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引导群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确保移风易俗理念入脑入心入行,切实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道德评选活动,树立见贤思齐的榜样。招募注册文化志愿者1000余人,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交通劝导、文物安全巡逻、消防应急演练等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填补基层治理服务空白,推动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为千年古镇注入文明和谐新风尚。
据了解,目前三台县有文明单位254个、文明村镇433个、文明校园114所、文明家庭94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效带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推动居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同时,深入推进“文明共筑”行动,汇聚联动各方力量,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文明风尚培育、教育科技进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政务廉洁高效、法治公平正义、生活和谐宜居、社会安全稳定、生态环境良好等工作,推动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随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城乡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文明的种子日益植根到每个人心田。
共建共享 幸福家园和美宜居
6月8日上午,北坝镇工商银行宿舍小区,方庆观老人正和几位邻居聊天,“小区里有了电梯,安逸得很!”作为老住户,方庆观居住的小区“改”出了新模样。老人说,除了安装电梯,小区还对运动场进行翻修,安装了健身器材,清洗了外墙砖,绿化也更好了,小区颜值得到大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补短板、惠民生的民心工程。近年来,三台县把“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始终,汇聚民心民意,优化政策举措,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打造设施完善、环境整洁、服务配套、管理长效的宜居小区,让群众生活更便捷舒适。
三台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老旧小区改造这样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派出工作专班,采取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和组建专门安全监督队“保驾护航”的方式,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2025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7个,涉及3813户居民,预计2026年12月全面竣工,届时这些老旧小区将焕然一新。”
“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休息运动的场所也越来越多!”近日,在“口袋公园”晨练的潼川镇居民张少春高兴地说,位于东门口的墙角空地是他每天去的“打卡点”,曾经脏乱差的“犄角旮旯”变成一个高颜值的“口袋公园”。近年来,三台县大力推动城市口袋公园建设,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场所。
截至目前,三台县已在城区凤凰路、迎宾广场、恒昌路、潘家坝、长虹天樾东北角等处建设完成“口袋公园”,并向公众开放,总面积达9500平方米。见缝插绿、见空补绿,增设“口袋公园”既美化了城市环境,也丰富了市民休闲空间,为群众带来身边的生态“微幸福”。
一直以来,三台县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理念,聚焦群众需求,针对群众“急难愁盼”,组织开展犬只集中治理、学校周边环境集中治理等各项专项整治以及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等行动,让一个个拥堵点得到疏通,一处处卫生死角得到整治,一条条断头路相继打通……让群众在文明城市建设中得到实惠,提升幸福感和满意度。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