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鑫辉(左)和志愿者在一起
4月7日,清明假期后的第一个上班日。江油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民警罗鑫辉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和以往不同,这一次返岗,对他而言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3月19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缓缓启动,这名“95后”司法民警安静地躺在采集床上。鲜红的血液在分离机中循环,4个多小时后,顺利完成200余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这些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为一名素未谋面的患者点亮生的希望。罗鑫辉也成为绵阳市第70例、江油市第2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罗鑫辉2022年进入江油市人民法院,成为了司法警察大队的一名民警。2025年1月,一条来自四川省红十字会的消息打破了他生活的平静——一名血液病患者与他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高度吻合。此前的2015年,还在上大一的罗鑫辉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义务献血活动中,无偿献血并留下了10毫升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收到短信时,罗鑫辉除了吃惊,职业习惯也让他多了一丝警惕,为此,他第一时间和四川省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并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把生命的希望传递给这名患者,帮助他(她)战胜病魔!”罗鑫辉说。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配型成功是绝处逢生的希望,然而茫茫人海中,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极低。“确实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真的有机会去拯救一个生命。”面对这个“生命之约”,罗鑫辉立即将消息告诉了家人,“他们虽然有担心和顾虑,但在详细了解捐献流程和成功案例后,他们十分支持我。”随后,罗鑫辉向单位进行了汇报,省红十字会也向江油市人民法院去函,罗鑫辉的选择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他的行为与我们法院干警所坚持的司法为民的初心是一致的。”法警大队大队长张清说。
根据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统筹安排,很快,罗鑫辉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为捐献造血干细胞作前期准备。经再次抽血检测和体检后,3月15日至19日,罗鑫辉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释放。“注射前医务人员就告诉我,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反应也会不同,我的感觉就是时不时会心跳加速,偶尔嗜睡、腰疼等,不过想到可以拯救一条生命,这些都不算什么。”罗鑫辉说。
经过五天动员剂注射,3月19日上午,罗鑫辉平静地躺在病床上,温暖鲜红的血液通过透明的导管,缓缓流入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珍贵的造血干细胞。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他成功捐献200余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随后由专人将这份珍贵的“生命种子”护送至患者所在医院。
从大学时代的志愿登记到守护公平正义的司法警察,一场跨越九年的生命守护,延续的是对“人民至上”这一崇高理念的不变坚持。“这次捐献,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罗鑫辉说,通过志愿者他大概了解到,患者是一名17岁的男孩。“希望他早日康复,带着我的祝福好好享受生活。”罗鑫辉坦言,如果患者未来还需要帮助,自己依然会义无反顾做出同样的选择。
(罗燃 记者 邓勇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