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空天地”一体筑牢防灾救灾“安全网”
绵阳移动着力应急通信保障领域持续创新
发稿时间:2025-05-16 08:48   来源: 绵阳日报

  现场快速生成3D火情示意图

  应急救援无人机

  便携式卫星通信设备

  5月12日,在四川省2025年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中国移动四川绵阳分公司展示了其“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防灾救灾体系,涵盖低空预警、卫星通信、智能终端与无人机协同作战,形成“感知—预判—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为防灾救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绵阳移动在应急通信保障领域持续创新,通过“空中+地面+卫星”的多维联动,构建了一套高效、智能、全覆盖的防灾救灾体系,并在多次实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记者 唐甜 蒋成林 文/图

  空中力量5G+无人机集群作战,精准扑灭山火

  2020年4月26日,安州区千佛镇双电村突发山火。由于着火点位于陡峭山脊,传统消防车辆和大型灭火直升机难以接近,人工灭火风险极高。绵阳移动迅速联合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调集8架5G网联无人机组成“空天救援编队”,包括侦察无人机、测绘无人机和消防无人机,赶赴现场执行任务。

  侦察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仪,实时回传火场高清画面,并结合卫星数据生成3D火情态势图,帮助指挥部精准锁定火点。消防无人机则携带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剂,在侦察无人机锁定目标后,5分钟内抵达火点进行精准投掷,10分钟内扑灭火源并防止复燃。

  此次救援中,“空天救援编队”24小时内累计飞行33架次,成功扑灭4处主要火点,并生成高精度火场三维模型,为后续隔离带设置和余火清理提供数据支持。

  天基网络卫星通信保障,断路断电不断联

  在山区、地震带等极端环境下,传统通信基站易受灾害破坏,导致灾区成为“信息孤岛”。绵阳移动创新采用便携式卫星通信设备和单兵卫星基站,确保灾害发生后的通信畅通。

  2024年7月24日,平武县水晶镇赵家沟突发泥石流。由于预警及时,当地政府提前组织群众转移,但灾害仍导致电力、道路和通信中断。绵阳移动在灾前已在该区域预设便携式卫星基站,灾害发生后“无间隙”恢复应急通信,保障了救援指挥和群众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据了解,绵阳移动已在全市地质灾害高风险区部署了12套便携式卫星通信设备和单兵卫星基站,确保灾害发生后“黄金1小时”的应急通讯。

  地面防线三级保障体系,应急能力深度下沉

  除空中和卫星保障外,绵阳移动还构建了“市—县—村”三级应急通信保障网络,将防灾能力延伸至基层。

  据绵阳移动副总经理宋晓飞介绍,近年来,绵阳移动在应急保障方面有很多创新举措,引入便携式卫星通信设备与单兵卫星基站,这些设备具备快速部署和灵活移动的优势,在极端天气或自然灾害导致地面通信设施受损时,能够迅速恢复通信,保障救援指挥畅通;探索无人机通信保障技术,利用无人机灵活部署通信设备,扩大应急通信覆盖范围;将应急工作融入日常运营,通过下沉保障至行政村一级,强化基层应急能力,确保“最后一公里”通信畅通。

  下一步,绵阳移动持续下沉保障,提升基层应急响应能力。通过配套升级与网络结构优化,积极探索新技术应用,提升网络抗灾能力。同时加强与政府部门、救援机构、企业等跨部门的协作和沟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共同构建应急保障共同体。

  从空中无人机精准灭火,到卫星基站守护通信生命线,再到“市—县—村”三级地面保障网,绵阳移动的立体化防灾体系正以科技之力筑牢安全屏障。未来,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这一体系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为防灾减灾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