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旅菜单上新 游客意犹未尽
——“五一”假期绵阳41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27万人次
①七曲山大庙,民俗表演异彩纷呈。
(记者 刘晓东 摄)
文旅创新跨界融合
“五一”假期,绵阳以“多供给、强特色、促融合”为主线,通过跨界联动、场景创新和乡村赋能,打造全域文旅消费新场景。5月5日,据市文广旅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41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27.2137万人次,同比2024年增长27.93%;实现门票收入2075.1528万元,同比2024年增长23.11%。
绵阳新闻网讯 跨界融合,激活文旅新体验。推进“文旅+科技”融合,游仙区越王楼景区推出“科技+国潮”机器人人文咖啡、“越韵匠心·乐享五一”系列活动,融合诗词雅乐、传统技艺、汉唐舞表演等,打造可玩可赏可享可乐的节日体验;梓潼县两弹城航天科技馆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航天科技的同时,组织开展系列科普小实验,让游客们直观感受科学的神奇魅力。
推进“文旅+体育”融合,仙海区举办“跃动仙海”多彩潮流运动会,3000余名跑者参与多巴胺彩色跑,62支球队参与第二届篮球公开赛,同步搭配青年主题音乐会、后备箱集市等活动。
推进“文旅+农商”融合,江油市永胜镇第三届小龙虾垂钓节推出“虾王争霸赛”、千人龙虾宴、非遗皮影戏等农旅融合项目,打造“美食+非遗+音乐”乡村消费新场景;北川县龙隐镇推出“农具舞台秀”,犁耙、蓑衣等传统农具配合实景剧、经典川剧、羌族歌舞展示、非遗展演等10余项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参与体验,日均游客超5000人次,接待量同比增长60%。
场景创新,引领消费新风尚。创新国潮实景沉浸消费,仙海区推出大型实景剧《宝莲灯·仙海奇缘》,吸引游客8000余人次,营业收入达64万元;三台潼川古城以“五一乐游潼川·千年古城焕新趣”为主题,推出沉浸式实景演出《潼川风云录》,接待游客20.23万人次、同比增长66.5%;方特东方神画以“西游”为主题打造国潮盛典,推出趣味互动、国风巡游、天幕烟花秀等特色项目;“五一”期间方特东方神画接待游客6.9429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123万元,实现营业收入1877万元。
创新传统文化互动消费,市博物馆推出太阳能舂米水车、五彩草帽、手工竹编团扇等系列传统手工体验;平武县以明代建筑报恩寺为神秘钥匙,解锁文物展览、文创集市、中医传承等一场场“触手可及”的文博活动,让游客在文化之旅的同时意外收获养生之旅;北川九皇山景区开展大型羌族英雄史诗《西羌传奇》实景演出,打造羌汉一家亲沙朗等体验活动;梓潼七曲山景区举办汉服游梓潼、探秘蜀道互动情景表演,同时开展非遗展示展销展演、非遗美食品鉴等活动。
创新低空旅游体验消费,北川永昌机场推出“低空旅游+模拟飞行实景穿越”飞行双体验,低空航线串联起标志性景区景点,高仿真模拟飞行体验舱让游客过足“机长瘾”。
乡村旅游,升温家庭新消费。家庭自助游、亲朋好友结伴游成为“五一”假日旅游市场主力,徒步骑行、采摘垂钓、烧烤露营、民宿体验、温泉泡汤等成为假日旅游主要内容,全市公园、河道、露营地广受游客欢迎。
北川石椅羌寨举办“羌韵悠长·石椅欢歌”系列活动,跳篝火沙朗、游林海石园、品羌寨美食广受欢迎。“五一”假期,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接待游客4.2748万人次,综合收入1778.233万元。
江油市战旗镇桑椹采摘季推出采桑椹、品桑椹美食、蚕茧绘画等特色田园体验活动,青莲镇第十三届赏芍药花活动打造赏花游园、花卉展览、文艺表演、特色美食及亲子互动等多种项目,营造独特的乡村风情。
“五一”假期,绵阳通过供给端精准发力,实现“日日有活动、县县有亮点”,科技感、沉浸感、烟火气交织的多元体验,充分满足了游客对“诗与远方”的期待。截至5月5日,央省级媒体持续关注报道绵阳48次,其中央级媒体11次,省级媒体37次。(记者 李春梅)
消费市场热辣滚烫
“五一”假期,市民们近郊游、购物就餐等热情高涨,消费市场热度持续活力满满。据市商务局监测数据显示,5月1日至4日,全市重点监测的73家零售、餐饮企业累计实现商品销售30009.57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2.67%。
绵阳新闻网讯 “五一”假期期间,各大商圈以及餐饮店都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涪城万达永辉超市内,客流如织,熟食区、烘焙区人声鼎沸;在马家巷,深受大众欢迎的特色小吃随处可见,巷内游人如织,叫卖声不绝于耳;在凯德广场,文创集市升级亮相,活力与人气在这里汇聚……
“今天特地带着老婆和孩子来逛超市,这里商品种类齐全,确实不错!”在涪城万达永辉超市购物的市民魏先生告诉记者,调改后的永辉超市不仅“科技感+烟火气”拉满,更把“逛超市”变成“沉浸式生活体验”的新场景。
当加力扩围的“以旧换新”政策与“五一”假期相遇,也点燃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从智能家电到新能源汽车,商家们紧扣绿色化、智能化消费趋势,以真金白银的补贴、创新多元的活动,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
在各大卖场,手机、空调等家电区人头攒动,商家叠加推出满额直降等活动,为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机场路国华强劲比亚迪店总经理谢兵介绍,不仅厂家推出了一口价活动,门店也紧扣节日消费需求,在以旧换新政策上,推出了限时钜惠、购车礼包等多重福利。这两天门店无论是从到店咨询的客流量,还是成交额,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每天大概有40批客户,成交量每天大概在10-12台。
据了解,5月1日至4日,全市重点监测的58家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29645.83万元,较去年同比上涨12.8%。其中,化妆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281.12%;服装类销售额同比增长8.64%;鞋帽类销售额同比增长42.83%;金银珠宝类销售额同比增长23.4%;汽车类销售额同比增长25.39%;家用电器类销售额同比增长28.01%。全市重点监测的15家餐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额363.74万元,较去年同比上涨2.86%。(记者 尹秦 李媛媛)
交通运输保障有力
“五一”期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总体形势稳定,路网畅通平稳,铁公水航客运运行有序,在建工地施工正常,未收到安全生产事故报告。截至5日16时,全市铁公水航共运送旅客434.42万余人次。
绵阳新闻网讯 5月5日,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5月1日至5月5日,全市铁公水航共运送旅客434.42万余人次。其中,道路客运方面,全市日均投放道路客运车辆13771辆,发班总数25760趟次,客运量32.63万人次(含定制客运3.53万人次)。铁路客运方面,绵阳火车站开行客运列车1091趟次,其中,动车937趟次,普列154趟次,共发送旅客21.03万人次,比2024同期增加0.3%。民航客运方面,绵阳南郊机场实际执行航班391架次、共计发送旅客4.69万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27.4%。水路客运方面,全市投入客(渡)船舶58艘,客位数1515位,完成水路客(渡)运量3.5万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5%。
针对假期交通流量大、车流密度高等情况,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提前统筹部署,加强一线监管。“五一”期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共有干部250余人次在岗值班,全系统共1.38万余人次一线人员在岗值守。
结合火车客站广场施工,为应对返程客流高峰,市交通运输局多措并举,指导市公交集团动态调配运力,并安排志愿者提供咨询服务,方便市民高效换乘,保障顺利返程。
为全面排查处置隐患,抓实抓细交通运输领域防灾减灾工作。假期期间,全市交通运输领域组织开展专项隐患排查,对公路管养领域、道路运输领域、水上交通领域和在建工程领域上百余处点位开展排查,有效遏制重大隐患出现,排查问题均已整改。(记者 唐舒琪 宋德平)
②第七届鲁班湖文化旅游活动,打造出“海陆空”三维立体娱乐矩阵。
(记者 李锦辉 王何力 摄)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五一”期间,绵阳持续推出各类主题和形式的公共文化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5月1日到5日市图书馆及各分馆接待读者超过1.5万人次,市博物馆接待游客超过1.55万人次,天青苑川剧演艺中心每天接待戏迷在150人以上。
绵阳新闻网讯 剧场演出、川剧坐唱、艺术展览、非遗体验等活动今年“五一”在绵阳城乡持续登场,让市民和游客度过了一个文化味十足的假期。
5月5日下午,“大国少年声动绵州”原创作品音乐会在绵州大剧院举行,17首绵阳本土音乐人创作的歌曲,300余名校园师生组成演员阵容,分红色基因、家国情怀、文脉流传、民族欢歌、少年有志等篇章进行演出,让市民在假期收尾日享受了一场特别的文化大餐,也展示了绵阳原创音乐的实力。
今年“五一”假期,绵州大剧院精彩演出不断。4月30日、5月1日晚演出的儿童剧《来自陌生月亮的信》受到市民追捧,市民陈晓芳评价该剧的故事有意义,演出中的互动和谢幕之后的“见面”,让孩子在参与中体会到了作品带来的快乐。5月3日晚演出的舞剧《河湟》同样备受关注,这部作品以唐蕃古道、茶马古道、丝绸南路的足迹为脉络,以马家窑遗址舞蹈纹彩陶盆、沈那遗址圆銎倒钩铜矛等为旋梭,融入青海花儿、河湟皮影戏、青绣等非遗,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绵阳市民在家门口就领略到了千年岁月积淀下的河湟文明。
节假日阅读充电,是不少市民的选择。5日9时30分,记者走进绵阳市图书馆,全新的环境与阅读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在一楼的书报阅览室、二楼的综合阅览厅,读者正在安静的阅读,还有的家长则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生活。绵阳市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五一”前新上架数千册图书,环境提升完成后试运行,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每天都有数千人入馆品味书香,5月1日到5日市图书馆及各分馆接待读者超过1.5万人次。
绵阳市博物馆也是“五一”假期的热门打卡点。5日上午11时,记者走进绵阳市博物馆,“以梦为犁乐此不彼”社教活动正在进行,20余位家长与孩子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体验太阳能舂米水车的拼接。截至5日下午,市博物馆接待游客超过1.55万人次。
今年“五一”假期,天青苑川剧演艺中心的川剧演出也备受欢迎,每天3部经典川剧折子戏,在14时30分准时与戏迷见面。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五一”假期的戏迷中多了不少年轻人,也有子女陪着老人一起走进剧场欣赏川剧。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5月1日到5日,天青苑川剧演艺中心每天接待戏迷在150人以上。(记者 张登军 朱博文)
③绵阳方特“国潮盛典”,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国风走秀。
(记者 李春梅 王泽宇 摄)
风景在这里
□ 盐亭融媒 北川融媒 张扬杭 龙宇威 杨芳 任卫胡莎莎宋叶茱龙宇威记者唐甜杨沐琪彭紫薇唐云峰任露潇李春梅刘晓东
“五一”假期,绵阳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媒,为游客呈现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旅盛宴。
北川凭借独特的民族风情、原生态乡村体验与文化IP吸引了众多游客。青山环抱的曲山镇石椅村,羌族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游客们或围坐闲谈,或漫步山间,远离城市喧嚣,沉浸于乡村休闲游的惬意。
在平武报恩寺博物馆,从文物展览到文创集市,从非遗活动到中医传承,平武用寓教于“游”的方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在古与今的交织中,掀起了文博热潮。5月1日,曾被《中国国家地理》力荐的平武虎牙两大景观——大龙口瀑布与土地梁杜鹃花海正式试运营开放,假期首日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共赴这场自然与诗意的盛宴。
在三台,博物馆、图书馆成为市民出游“充电”的热门选择。与图书馆仅50米之隔的三台县博物馆,假期同样人气高涨。馆内常设展厅以三台两千多年历史为主线,以传统陈展结合幻影成像等科技手段,展出243件(套)珍贵文物,成为市民了解本土文化的重要窗口。
盐亭县推出“寻根嫘祖故里·乐享五一时光”主题活动,实施免门票逛景区、免费体验非遗等多项惠民举措,有效激活周边餐饮住宿等消费业态,形成“白天游园赏景、夜间民俗演艺、全天候消费体验”的文旅闭环,实现了人气与效益双丰收。
位于梓潼两弹城景区内的四川两弹城博物馆和航天科技馆推陈出新,精心筹备系列精彩活动。游客们在这里探索科技奥秘,感受科技的磅礴力量,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文化之旅。
④平武上千亩高山杜鹃盛开,迎来众多赏花客。
(龙宇威 记者 任露潇 摄)
浓厚文化味
绵阳新闻网讯 今年“五一”假期,绵阳城乡文化活动丰富,从剧场里的舞台演出到舞台创作坐唱,为市民的“五一”假期赋予浓浓的文化味。
5月1日,越王楼三江半岛景区举行“越韵匠心·乐享五一”系列活动。活动以越王楼历史文化名楼为底色,融合诗词雅乐、传统技艺、沉浸巡游,打造“可玩可赏可学可乐”的节庆体验,吸引了无数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游览。
记者在越王楼看到,“李白”“杜甫”“陆游”“李调元”等在越王楼留诗者(诗人由志愿者扮演),手持书卷或毛笔佩剑,与游客们进行“飞花令”“诗词接龙”互动挑战环节,景区“琼楼雅乐”团队定时实景演绎传统经典音乐,余音绕梁,让游客回味无穷。不远处,身着汉唐服饰的舞者们翩翩起舞,优美的舞姿展现汉唐文化的韵味,让人仿佛穿越回绚丽的大唐盛世。
“五一”假期,市民游客纷纷走进博物馆、图书馆,通过沉浸式观展与非遗传习,在传统与现代交织中感受文化魅力。
5月4日上午,记者在绵阳市博物馆看到,前来观展的游客群众络绎不绝。由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和绵阳市博物馆联合主办、淄博市源一刻瓷艺术博物馆协办的“世界陶瓷各领风骚——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藏国际陶艺作品展”在绵阳市博物馆一楼临时展厅持续开展。展厅内,来自重庆的游客张先生正用手机扫描展品二维码获取延伸资料:“这些跨越时空的器物,让我们直观感受不同文明的对话。”
与此同时,安州区图书馆推出“纸上诉千年”古籍数字化专题展览,重点展出清代着名学者李调元编纂的《涵海》系列珍本。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典籍,《涵海》的数字化书影及修复过程首次以展板形式公开展示,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赏。(记者 张登军 何茂松 陈元松 任明勇 郑金容 王何力 任露潇 唐韬)
⑤仙海第二届多巴胺彩色跑,热身运动点燃观众热情。
(记者 胥江 朱博文 摄)
畅行因有你
绵阳新闻网讯 5月3日,寻龙山景区上空传来清亮的提示音:“前方路口车流密集,请游客有序通行。”一架配备高清摄像头和扩音设备的警用无人机正在执行空中巡航任务,它一边通过高空喊话实时提醒游客注意交通安全,一边精准抓取车流数据,一旦监测到交通拥堵,地面警力即刻响应、快速疏导,确保道路通行顺畅。节日期间,北川各大景区游人如织,独特民俗与秀丽风光吸引了八方来客。“会说话”的无人机成为路面警力的得力助手,有效弥补了传统巡逻的局限性。
5月3日上午10时,记者在城区青年广场看到,广场上花团锦簇,赏花、锻炼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一队整齐行进的特巡警小队正在巡逻执勤。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机动二大队民警李世超告诉记者,由于“五一”假期游客数量大量增加,为了保障游客安全,他们延长了执勤时间,让游客处处都有安全感。
在青年广场,环卫工人们手持扫帚、夹子等工具,仔细清扫每一个角落,及时清运垃圾。“虽然假期工作更累些,但看到城市干净整洁,游客玩得开心,我们就觉得值了。”正在青年广场打扫卫生的诚良环卫公司环卫工人杨伯全感慨地说。
马家巷是绵阳网红美食打卡地,为了保障马家巷电力设施“五一”期间正常运行,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市区供电中心配电运维班严小兵等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和超声波检测仪对10千伏马家巷一号配电箱进行检测,保障马家巷供电的稳定和安全。
“五一”假期期间,不少游客选择乘坐高铁出行,绵阳站客流高度集中。为了给来往旅客提供周到贴心的服务,4月30日至5月5日,城区出租汽车行业组织志愿者在火车客站出租汽车上客点,会同站点执法人员,共同开展为旅客指路引导、维持秩序、搬运行李、帮扶老弱病残孕等爱心志愿服务活动,让游客们出行更加安心便捷。
“五一”期间,两级机关事业单位还免费提供3万个左右内部车位,方便游客和市民停放车辆。(北川融媒 记者 唐舒琪 刘晏男 谢斌 陈荣 邓勇 何茂松)
⑥“小枧超HI潮购节暨房交嘉年华”,互动游戏深受孩子们喜爱。
(记者 唐甜 杨沐琪 摄)
消费活力足
绵阳新闻网讯 今年“五一”假期,绿色智能消费热潮来袭。特别是在汽车市场,车企抓住小长假的销售窗口期,陆续推出巨额优惠福利,叠加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落地,汽车市场呈现火爆态势。
“五一购车嘉年华限时补贴至高42000元”“补贴升级福利再加码”……走进位于经开区的机场路国华强劲比亚迪店,宣传标语以及精心布置的购车专区彰显着满满的诚意,前来咨询、试驾的客户络绎不绝。市民胡先生看好一款新能源商务车,车辆的外观、配置都让他很满意。“消费补贴、以旧换新以及厂家等政策优惠太足了,我看的车型是7.98万元,在‘五一’期间直接一口价4.6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车逐渐成为置换主流选择。在新车型、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以及政策利好、车企优惠促销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新能源车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
在理想汽车店内,不少消费者前来看车、试驾,政策补贴的“诱惑”让不少原本犹豫的消费者下定决心换新车。
据了解,“五一”期间,各汽车销售企业在国家购车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推出多种车型供市民选择,同时推出置换补贴、现金直降等多种购车优惠方案,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不仅汽车消费市场迎来新一轮增长,也合力提升了整个消费市场活力。(记者 尹秦 李媛媛)
文明旅游从我做起
文明一起看
绵阳新闻网讯 “五一”小长假期间,绵阳城区各景点人气满满、热度飙升,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尽享美好假期。但在出游途中,一些“任性”的不文明行为却大煞风景。
5月1日上午10时,记者在梅花东街辅路看到,共享单车、非机动车侵占盲道停放,不仅给道路通行“添堵”,还存在安全隐患。“路都被这些乱放的自行车、电瓶车占满了,行人过路都恼火,又不可能走机动车道,只能挤着走。”市民王先生说。
下午4时,在高水美食广场附近,记者发现部分宠物狗并未牵绳,而主人在一旁休闲聊天,不文明养犬行为给其他出游市民带来困扰。“宠物狗很乖,但还是希望养宠人能注意,尤其是外出游玩更要把狗狗看管好、牵好绳。”市民马女士说。
梅西小吃街是绵阳一条充满烟火气的美食街,在这里,市民们可以从街头一路吃到巷尾,度过休闲时光。但下午6时,记者在小吃街发现,部分游客将饮料瓶、纸巾、塑料袋、竹签以及没吃完的小吃等各种垃圾随意乱扔,随地吐痰的场景更是屡见不鲜,如此不文明行为,让这条街的形象大打折扣。(记者 熊美娜)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