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全国劳动模范”张祥辉:“精”炼百次铁成钢 毫厘之间铸匠心
发稿时间:2025-05-01 08:02   来源: 绵阳日报

  开栏语

  劳动是幸福之源,奋斗为梦想之梯。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绵阳市新闻传媒中心开设《中国梦·劳动美》专栏,将视角聚焦于全国、全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主旋律,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在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中再立新功。

  □记者 彭紫薇 唐云峰

  4月27日,长虹控股集团旗下长虹技佳精工公司钣金模具厂机加班班长张祥辉在绵阳飞往北京的飞机上,既激动又紧张。与以往去北京不同,这次意义非凡。

  4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内掌声雷动,1670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756人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作为一名生产一线的普通职工,能够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这个至高无上的光荣称号,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面对荣誉,张祥辉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殊荣的背后,是张祥辉在车工岗位上三十二载的执着坚守,更是他用双手在毫厘之间书写的新时代工匠传奇。

  机械加工的种子早在少年时期便已深植。受父亲机械加工从业经历的影响,张祥辉报考绵阳市无线电技工学校机械加工专业时,便将“成为顶尖技工”作为人生目标。

  1993年盛夏,21岁的青年带着技校毕业证书满怀憧憬地踏入长虹机器厂一车间。“当时一心只想着学好技术、多挣工时。”谈及初心,这位技术专家带着质朴的笑容。

  初入职场的新鲜感很快被现实挑战冲淡。在车间里操作车床时必须要一直站着,体力的消耗让这位年轻技工屡屡停歇,而另一端加工轴类零件的师傅只能停下来等他,严重影响了生产进度。“咱们干活不怕慢,就怕站。”师傅语重心长地教诲让张祥辉深深触动。

  张祥辉开始以“笨鸟先飞”的姿态投入训练。别人午休时他在机床前揣摩工艺,下班后仍对照图纸研究加工技巧。当手指磨出血泡又结成老茧,张祥辉终于跟上了工作节奏,开始理解并践行师傅的教诲,逐步掌握了那些曾经令他望而却步的复杂技艺。

  历经十一载寒暑淬炼,2004年成为张祥辉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在长虹集团职工技术比武中勇上夺车工榜眼,继而在绵阳市技能大赛斩获二等奖,荣获“绵阳市技术能手”称号。赛场上的突破让张祥辉深刻认识到,精湛技艺不仅能创造经济价值,更能实现匠人的精神追求。

  这种认知推动张祥辉在工作中不断突破极限——在一次紧急的灯罩杯零件供货项目中,面对客户7天交付200套样件的不可能任务,他带领团队通过优化工艺流程、三班轮作,硬是将常规20天周期压缩至6天半完成。

  “技术需要传承才能永续发展。”2015年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后,张祥辉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他创新推出“内外齐抓共管模式”——对内,实施导师“传、帮、带”模式,与学员签订协议,依据其实际工作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并通过月度考核来跟踪学习进展;对外,发掘校园中的好苗子,理论授课、实操练习、重点培养,形成技能人才梯队补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张祥辉累计培育技师及高级技师130余名;与四川信息技术学院等5家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培训学员1200余人次;通过师带徒方式培养徒弟108人,均已成为公司生产技术骨干,并多次在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

  如今,虽已荣誉等身,这位匠人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热情。“我的舞台永远在车间。”站在熟悉的数控机床前,张祥辉的目光仍如32年前那般炽热。在他的规划中,自己还将在生产一线,多带徒弟,把技能传承下去,为绵阳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