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4月下旬,随着气温升高,户外美景如画,各种野菜也如春笋般破出而出。因此,这个季节成为众多市民到户外享受大自然的时节,但与此同时,蜱虫也进入活跃期。户外活动时应如何保护自己?记者采访了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卢安阳。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蜱虫4月至9月最为活跃,该虫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喜欢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活动。卢安阳介绍,蜱虫主要通过口器,寄生、吸附于人体或牲畜、宠物体表吸食血液,同时通过口器传播病毒。户外踏青时,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去树林或草丛游玩,要扎紧领口、裤口、袖口。
此外,建议准备驱虫药物,涂抹在皮肤表面。出游玩耍后做好全身检查,回家后及时洗澡,检查腋窝、腹股沟、头皮、颈部、腰部及脚踝下方等皮肤褶皱、薄弱部位有无蜱虫附着,看看有没有小红点、肿包等。
如果被蜱虫叮咬,患者一开始可能不会有明显感觉,可能会出现发热、局部充血、水肿、出血及角质层变厚。如存在虫媒传染病感染,可能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甚至可能导致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被蜱虫叮咬,不能拍打,也不能硬拽,正确做法是用酒精涂抹,使其头部放松或死亡。同时建议及时就医。(记者 彭雪 何茂松)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