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安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2025年春教学公开月教研活动
发稿时间:2025-04-18 14:34   来源: 绵阳新闻网

  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三月里,安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以“春雨润新芽,特教绽芳华”为主题的2025年春季学期教学公开月活动。这个月,是老师们展示教学成果、交流教学经验的宝贵时机,老师们齐聚一堂,携手共进,秉持着“以爱为舟,以智慧为帆”的教育理念,精心筹备了一场别具特色的公开课活动。他们用心设计每一堂课,力求让课堂内容贴近生活,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遨游知识的海洋,让特殊教育的温暖与光芒,在春天的每一个角落绽放。

  以生活为墨,书语文之韵

  在这个春意盎然、充满希望的季节里,生活语文组的老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活动。作为特殊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与实践,本次公开课的7位老师以“贴近生活,启迪智慧”为主题,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引导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与生活适应能力。

  龙沁洋老师的课堂仿佛是一扇通往神秘的世界的门。运用生动形象的示范让孩子们认识了耳朵与眼睛,学会了如何用它们去感知世界的多彩与美妙。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每一个器官的独特功能,引导孩子们在探索中感受生命的奇迹,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

  陈治衡老师展示《毛巾》一课,将日常事物化为教育契机。她通过讲述和示范毛巾的用途,不仅教会了孩子们生活自理的小技巧,更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与独立性。在他的引导下,孩子们学会了珍惜身边的每一件物品,学会了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温暖。

  罗玉梅老师的课堂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将《认识春天》这篇课文演绎得淋漓尽致。她带着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怀抱,用诗意的语言描绘春天的色彩与生机,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律动。罗老师的课,不仅让孩子们认识了春天,更让他们学会了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王涵老师《交通安全很重要》一课,运用生动的案例与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掌握了交通安全知识,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安全出行。王老师的课,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更为他们未来的独立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盛钰萍老师的课堂如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在课堂中盛老师通过“小画家”鼓励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太阳,让他们在创作中感受光明与希望的力量。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他们学会了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梦想。

  吴佑丹老师的课堂是一座桥梁,连接了孩子们与生活的距离。在课堂上吴老师通过模拟森林开大会的情景运用生活中最常见的通知引导学生了解通知的格式,教会孩子们如何理解并传达通知信息,提升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为融入社会、参与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张红梅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雷雨》,让孩子们在文字与声音的交织中感受自然的壮观与神秘。她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雷雨的景象,引导孩子们在震撼中领悟生命的力量与自然的奥秘。张老师的课,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与敬畏之心。

  以数字为桥,连生活之需

  在春风和煦、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生活数学组精心筹备的公开课活动如约而至,为特殊教育的天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本次公开课的6位老师以“数学融入生活,智慧点亮未来”为核心理念,旨在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实际、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白雪老师通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具,引领孩子们踏入数字4的奇妙世界,让这个数字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故事的角色。在白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不仅认识了4,更学会了用4去构建自己的数学乐园,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好奇与热爱。

  张一凡老师在《得数是3的加法》一课中巧妙地加入了动画人物,增加了学习加法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张老师的课堂充满活力,每一个孩子都是小小探险家,他们在探索中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自信与快乐。

  杨伟明老师的课堂是一场数学的魔法秀。他以7为起点,通过日常生活情景引领孩子们走进减法的奇妙世界。通过丰富的游戏和互动,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减法的计算方法,更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王金玉老师用精美的钟表模型为教具,结合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在观察与操作中学会了认识时钟,感受时间的流逝与珍贵。王老师的课堂不仅教会了孩子们时间的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珍惜时间的意识。

  黄魏老师的课堂是一场奇妙的探险之旅。黄老师运用学生在各个活动中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走进数据的世界,学会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故事。黄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气息,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了运用数学工具去解决问题,提升了他们的数据素养和思维能力。

  孙军老师课堂为学生们开启测量世界的大门。孙老师以线段为载体,引领孩子们走进测量的殿堂。通过精心的设计和耐心的指导,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线段的长度,更学会了如何运用测量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数学的严谨与实用,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生活之舟,适应启航

  在温暖如初、春意渐浓的美好季节,生活教研组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公开课活动。本次公开课冯老师以“融入生活,学会适应”为核心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帮助特殊教育的孩子们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冯家丽老师的课堂是一扇明亮的窗,让孩子们透过它看到了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她以温柔的话语和生动的案例,向孩子们阐述了眼睛这一“心灵之窗”的珍贵与脆弱。在冯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不仅学习了眼睛的结构与功能,更深刻理解了保护眼睛的意义。随着轻柔的音乐响起,冯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做起了眼保健操,每一个动作都细致入微,每一个节拍都充满了关爱。在她的示范与鼓励下,孩子们认真地跟随着,小手指轻轻按压着眼周的穴位,小脸蛋上洋溢着专注与享受。

  以艺术为翼,翱康复之空

  在阳光明媚、生机勃发的春日里,艺体组携手特殊教育的孩子们,共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盛宴。本次公开课的两位老师以“艺术启迪心灵,体育强健体魄”为主题,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与体育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与运动潜能,让他们在艺术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在体育的天地里尽情驰骋。

  周心怡老师的课堂是一场音乐与享受的盛宴,让孩子们在悠扬的口哨声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她以《口哨与小狗》这首欢快的曲目为引子,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节奏。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在音乐的海洋中畅游,体验到了艺术带来的快乐与自由。

  宋欣妍老师的《双手胸前传接球》一课,用标准的动作和耐心的指导,让孩子们掌握了传接球的基本要领。在宋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复杂的规则与限制,只有对运动的热爱与追求。她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通过反复的练习与互动,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协调能力与反应速度,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孩子们在欢笑与汗水中感受到了体育的魅力,学会了如何在运动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以匠心为炬,照教育之本

  公开课结束后,说课与评课环节成为了教师们思想碰撞、共同成长的重要时刻。老师们依次上台,详细阐述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分享教学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在评课环节,大家畅所欲言,既肯定了每堂课的亮点和创新之处,也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意见。通过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老师们不仅对特殊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该校负责人表示,此次教师公开课活动,不仅为特殊教育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风采、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更让特殊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中收获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增强了自信。相信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折翼的天使们一定能够在特殊教育的呵护下,展翅高飞,拥抱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

  (张一凡   黄友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