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早晚高峰导航“一路飘红” 交通拥堵亟待破题
发稿时间:2025-04-03 09:10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周一到周五,每天放学都得堵。”“我花了十几分钟,才前进了500米。”“平峰时段一两分钟的路程,高峰时要花二十分钟。”

  3月21日晚高峰,九洲大道。

  3月31日晚高峰,三里桥至金柱园路段。

  “周一到周五,每天放学都得堵。”“我花了十几分钟,才前进了500米。”“平峰时段一两分钟的路程,高峰时要花二十分钟。”

  ……

  有限的路网无法满足庞大的出行需求,堵车困扰了无数的“赶路人”。这道题,怎么解?连日来,记者实地走访绵阳早晚高峰时段城区各路段,探寻堵点成因。

  □舆论监督专班 文/图

  路网“卡脖子”通行效率低

  3月22日晚高峰,在游仙区桑林路,等待信号灯的车辆排了约500米的长队。记者观察发现,桑林路本是双向四车道,但车辆行至涪江二桥下方桥洞路段,道路突然变窄为双向两车道,致使通行效率严重降低。而在拥堵车队的远端,邻近的东原小学正值放学,接送学生的车辆与直行车辆争抢车道、互不相让,进一步加剧了拥堵。

  “每天早晚高峰都会堵。”周边小区居民说,开车通过这不到一公里的路程,少则十几分钟,多则一个小时,“只能干着急”。

  路网布局的问题在中心城区更为常见。3月21日早高峰,警钟街(富乐大桥桥头至钟鼓楼路口)全线排满。出租车司机说,“平峰时段一两分钟的路程,高峰时要花二十分钟。”

  为什么堵?交警部门解释,拥堵路段是游仙区进入涪城区的主通道之一,车辆经富乐大桥行至该路段时,道路从双向六车道变为了双向四车道,同样存在“道路变窄”的问题。加上周边红星街、顺河街、东街等道路宽度都有限,高峰期车流难以疏散。

  在中心城区部分路段,拥堵时长甚至延续到了高峰期后。

  3月20日9时30分,涪城路与西大街路口仍然拥挤不堪,等候信号灯左转的车辆甚至排到了警钟街路口。左转车辆的目的地几乎都是市中心医院,该医院高峰日门诊量超过一万人次,但周边道路最宽只有双向四车道,甚至还有双向两车道的“窄路”,交通组织方案虽几经调整,仍然“难进也难出”。

  施工干扰大拥堵成常态

  城市要发展,离不开工程建设,但建设施工也时常成为拥堵的重要原因。

  3月20日18时,桃园街(一环路西段路口至临园路中段路口)全线排满。按照区域交通组织方案,该路段为单向双车道,排行车队甚至挡住了剑门路东段路口斑马线,阻碍了行人通行。一名试图过斑马线的行人抱怨,“车辆密密麻麻甚至没有间隙,等了足足十分钟,还是没能过街”。

  据了解,桃园街拥堵主要受创业大道南延线施工影响——御营大桥中断,让南北向的一条交通“主动脉”中断了。原经御营大桥通行的50%的车辆选择经桃园街、钢便桥前往城南方向,桃园街高峰车流量从原来的每小时700辆剧增至2500辆。而这条替代通道通行能力极其有限,拥堵成了常态。交警部门称,唯有等待御营大桥恢复通车(通车时间预计在6月30日前),该区域交通拥堵才有望缓解。

  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辐射”范围也比想象中更大。3月20日晚高峰,记者乘车从园艺山经三里桥前往金柱园路口,行至剑南路西段与西山南路路口就遭遇了堵车,短短1.2公里路程,花费了50分钟。过往车辆驾驶员吐槽,“每天早晚高峰这段路都会堵,走走停停,速度很慢。”

  究其原因,创业大道南延线施工导致御营大桥封闭,部分车辆选择剑南路西段经金柱园路口前往长虹大道。同时,火车站下穿隧道施工,临园路部分路段改为单向交通,原本园艺山经临园路进城的部分车辆也转而汇集到该区域。交警部门坦言,待御营大桥恢复通车,分流部分车辆,火车站下穿隧道施工完成、东西第二干道完工通车,该区域的交通压力才能进一步缓解。

  信号灯配时引争议交通组织待优化

  路网有限,施工影响,种种因素交织,更考验交通组织的合理性。走访中记者发现,一些路口的信号灯配时也有争议,如何化解多个方向车流“冲突”还有待思考。

  3月21日周五晚高峰,安州区方向、京昆高速金家林收费站及教育园区三股进城车流汇集,九洲大道与园兴西街路口多个方向发生拥堵。其中,九洲大道进城方向排行车队长度一度超过两公里,队尾甚至越过教育路路口,园兴西街往该路口方向排行车队的长度也超过了300米,影响紧邻的另一个红绿灯路口通行。

  九洲大道进城方向车辆驾驶员胡先生告诉记者,“这个路口每天的高峰期都会堵,周五堵得更厉害,我花了十几分钟,才前进了500米。”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驾驶员,普遍认为该路口的信号灯配时不合理,“九洲大道进城方向绿灯时间较短,高峰期常常需要等待3至5个信号灯才能通过。”而另一侧,园兴西街方向的绿灯时间更短,不足20秒,“很容易就堵了”。

  对此交警部门表示,现有信号灯配时更倾向于保障九洲大道这条主通道通行,并考虑“优出缓进”,以免加剧城区拥堵。“但基于驾驶员的诉求,我们将再做研判,优化信号灯配时。同时,在园兴西街增设一条左转待转车道,并整治左转车辆占用右转车道现象,提升通行效率。”

  信号灯的争议较为常见。比如市民陈先生就曾反映,在辽宁大道与绵兴西路路口,高峰期常出现拥堵。而他认为,“堵车的原因就是交警对路口红绿灯进行管控,长时间不对辽宁大道来车放行。”

  乱停乱放不止窄路更“添堵”

  堵车的原因复杂多样,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也在“添堵”。

  3月20日晚高峰,正值科技城新区英才小学放学,八角北路出现了300米左右的拥堵。记者观察发现,该路段为双向四车道,没有设置路边临时停车位,但不少接送学生的车辆随意停放,双向四车道变为了“双向两车道”。一些违停车辆在接到学生以后,强行汇入中间车道,进一步加剧拥堵。虽然交警部门允许车辆在学校对面车道单排停放,留出“双向三车道”通行,但目前来看,部分车辆并未遵守这样的规则。

  财元路情况类似,同样是双向四车道,其中一条车道规划有停车位,但部分接送学生的车辆并未停车“入位”,道路成了“双向两车道”,最窄处甚至只剩一条车道。“周一到周五,每天放学都得堵!”周边小区居民抱怨,堵车时出行通过这段路至少要20分钟。

  记者调查发现,堵点虽不止这些,但堵车的原因大体如此。

  记者手记>>>

  城市的“毛细血管”亮黄灯清明假期将至,届时又会有多少车辆堵在路上?私家车普及扩大了我们的生活圈,但如今又有多少人因为不堪拥堵,而被动缩小了活动半径?

  交通拥堵,是每座城市在发展中无法回避的课题。绵阳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44万辆,并以每年约5%的速度增长,未来的车流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如何破题?是对交通规划、建设、管理部门乃至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考验。走访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努力,但更多的是无奈和焦虑。

  不禁想问——

  路网有限多为历史原因,但不能总让历史“背锅”,未来科学的规划能否承载新上牌的车?

  城区多个重点项目同时在建,对交通带来了直接影响,有没有统筹谋划、能否分步实施?

  路遇信号灯都想“先走”,科学配时还有多少空间?

  学校周边拥堵成一大“特色”,在“严格执法”和“人性化执法”之间,能否有更多考量?

  ……

  治堵无法一蹴而就,但我们盼望逐步改变。就如近期重现通畅的二环路,不是“没办法”,而要“想办法”。完善骨架网络体系,提升路网密度,逐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还需要相关部门拿出切实有效的举措来实现。

  期待相关部门的“大动作”,也请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管好自己的“小动作”。城市能级提升,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需要群策群力,方能更快一步。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