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颜色就像铁锈一样,是褐红色的,而且还有腥味。”近日,有市民反映,游仙区小岛社区附近河道水体呈褐红色并伴有异味,质疑水体可能受到污染。真实情况究竟如何?记者随即展开实地调查走访。
根据市民反映线索,3月18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小岛社区旁开元电站泄洪道内约300米河道水体呈现异常红褐色。虽无明显异味,但水体颜色与正常状态差异显著。
溯源调查过程中,记者在河堤段发现两处涵管存在持续排水现象,其上方窨井盖标识显示,途经此处的管道为市政排污管网。
那么,从这两处涵管里排出的水是否为污水呢?随后,记者联系到游仙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对涵管排水的情况进行了现场核查。在打开窨井盖检查后,工作人员发现该地下管网并没有排污痕迹,“从肉眼可以看出来,管网里面的水比较清澈,也没有异味,流淌的应该是地表水和雨水,不存在污染的情况。”
既然涵管并不是排污管道,为什么窨井盖却显示为污水呢?对此,工作人员表示,这可能是市政施工不仔细,导致窨井盖出现盖错的情况。
“对于将污水窨井盖错误盖在雨水检查井上的情况,我们将立即上报给区住建局,请市政维护中心进行更换,确保以后井盖和管道保持内容一致。”游仙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马黎说。
为进一步确认涵管所排水体是否有污水混入,游仙生态环境局安排检测人员对涵管排出的水体和河道水体样本进行了快速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水体水质符合三类水的地表水优良水体的标准,不存在外来源的污染情况。”游仙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马军表示,经检测从涵管排入河道的水为地表水,根据相关规定可直接排入河道。
那河道水体的颜色又为何呈现异常呢?对此,马军表示,在一些较浅的河流水域水流较慢,每年3、4月份的春季时期,由于光照增强和水温上升,均会导致水中微生物及藻类加快繁殖,“就出现水体发黄,局部呈现褐色这种情况,它属于一个正常的自然现象,市民无须担心。”
(涪江观察记者 陈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