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盐亭 农技专家"把脉"春耕春管无忧
发稿时间:2025-03-11 08:40   来源: 绵阳日报

  

无人机操作手调试设备

  玉龙镇照红村麦田

  绵阳新闻网讯  “老黄,西南角这片麦苗根系发黄,得抓紧用这个配方。”3月10日清晨,盐亭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何成杰便来到玉龙镇照红村的麦地里,帮着农户配比“药方”。

  在照红村连片麦田里,种粮大户“老黄”黄辉勇的手机响个不停。这位承包了500多亩土地的新农人,一手揣好“药方”,一手举着手机拍摄无人机作业——田地上空,玉龙植保专业合作社的无人机掠过青翠的麦浪,所到之处,雾化药剂如春雨般均匀洒落。

  惊蛰过后,大地渐渐苏醒,气温逐渐升高,雨水也日益增多,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针对今年气候特点,盐亭县组织100多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对农作物进行“寻诊把脉”,开农技“处方”,“零距离”指导群众抓小春田管,忙大春备耕,确保全县60万亩小春作物增产增收,大春备耕有序进行。

  “以前这时候得雇20来号人,现在几台无人机用两天就能完事。”黄辉勇的防风衣上还沾着草屑,语气却透着轻松,“农技人员前脚开方子,合作社后脚就派‘铁蜻蜓’来抓药,今年种庄稼轻松又方便。”

  沿着田埂往东两公里,无人机操作手何炫杰正从皮卡上卸下发电机和储水桶。这一独创的“战术”让丘陵地带的作业效率陡增:水和发电机随身携带,做到随用随充,提高效率,每天的作业面积能达到700至800亩左右。“咱们的装备,可比庄稼更懂春天的脾气。”何炫杰拍了拍沾着泥点的设备说,虽然这几天早出晚归,但是老百姓的春耕就指望着机器咧,等一个夏粮丰产。

  忙了一整天,暮色渐浓,无人机仍在低空编织着经纬线,农技员的电动车灯在阡陌间闪烁。放眼望去,60万亩耕地正浸润在这场科技与农时的交响中,等待着夏日的丰收和音。(衡廷凡 付艳 记者 彭紫薇 杨沐琪 文/图)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