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为社区群众检查供电线路(记者 陈荣 摄)
“你们来了,比亲戚来得还勤快!”3月4日,涪城区石塘街道红星社区的张大爷,满脸笑意地迎接前来探望自己的绵阳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队员们,言语间满是亲热与感激。
在绵阳电力系统,这样温暖的场景已是常态。20支共产党员服务队、13支“薪火”志愿服务队,共313名志愿者,他们十年如一日地坚守,为群众送去光明,更送去无尽的关爱。
张大爷年过七十,家住红星社区,老伴儿过世早,一直独自生活。国网绵阳供电公司“连心桥”党员服务队为张大爷办理了一张“亲情卡”,十余年从未间断帮扶。尽管帮扶队员换了两三茬,但那份关爱始终如一。
“对于有需要的群众,我们都会送上亲情卡,上面写着帮扶事项、帮扶队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确保随叫随到。既然帮,就要像家人一样真心实意。”绵阳供电公司“连心桥”党员服务队队长龙攀介绍道。队员们会定期走访“亲情卡”用户,及时解决各类用电问题。每逢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还会开展送温暖活动,送上生活必需品,让大家温馨过节。
志愿者不仅是时常上门的“亲戚”,还化身成常年陪伴的“爱心家长”。
小何5岁时,母亲外出打工后再无音信,此后父亲和爷爷相继离世,仅与奶奶相依为命,家庭失去收入来源,求学之路充满坎坷。直到2016年初,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在“川电留守学生之家”江油市铜星小学开展活动时,了解到小何的困境,随即与其建立定点帮扶关系,并迅速制定十年助学计划。公司青年志愿者成立“爱心联盟”,定期与小何谈心,辅导功课,每年还提供鸡苗给其奶奶养殖。在志愿者们的持续关爱下,如今小何已顺利就读高三,正全力冲刺高考。
“他们从小学就陪着我长大,我有信心考上好大学,毕业后也要把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人。”谈及这些,就读高三的小何满是感激。
“绵阳供电公司党委一直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强化组织领导,将特色做法固化下来,形成长效机制,持续传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绵阳供电公司团委书记梁型淦介绍。公司以党员和青年骨干员工为主体,在市、县供电公司分别组建20支共产党员服务队和13支“薪火”志愿服务队,共有313名志愿者;在各县市区小学建立8所“川电留守学生之家”,以此为依托开展“亲情连线”“光明筑家”“为爱织梦”等关爱活动,累计为112名困难学子捐赠学杂费、生活费共计28万余元,让光明与爱不断延续。(杨铭 记者 陈荣)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