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上午,绵阳市第十一中学法治副校长、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杨舒来校,为全校师生开展了以“畅享网络世界 健康快乐成长”为主题的2025年春开学法治第一课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真实案例剖析与法律知识讲解,增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其文明、理性使用网络。
杨舒结合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实际,通过三个典型案例揭示了网络对青少年的潜在威胁:?
网络沉迷:长期沉迷短视频、游戏导致学习下滑、身心健康的案例警示学生需合理规划上网时间,培养自律能力。
网络交友陷阱:13岁女生小美因轻信网友被勒索的案例。强调不透露个人信息、及时求助的重要性;同时揭露“虚假人设”“刷单返利”等常见诈骗手段,提醒学生“不扫码、不转账”。
诱导消费与盲目跟风:初中生小帅因直播打赏刷空奶奶积蓄的案例,揭示从众心理的危害,倡导树立正确价值观,避免虚荣攀比。
此外,杨舒还通过“网络暴力”“传播血腥视频”等案例,剖析未成年人可能触犯的法律红线,如《刑法》中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侮辱罪、诽谤罪等,强调“知法守法”是青春的底色。
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杨舒结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从六大维度解读法律对青少年的特殊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平台需严格加密未成年人隐私信息;
消费限制:游戏、直播平台设“未成年人模式”,单次消费金额受限;
防沉迷制度:细化游戏实名制,控制未成年人在线时长;
禁止网络欺凌:明确平台责任,建立快速举报机制;
宣扬恐怖主义风险:持有、传播极端内容同样涉嫌违法。
她以“游戏账号租售”为例,指出看似“小事”实则可能助长犯罪,并强调:“法律的限制不是束缚,而是为你们划定安全的成长边界。”
杨舒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依法上网: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网络秩序;安全上网:提高警惕,远离诈骗与不良信息;理性上网:拒绝盲从攀比,培育健康兴趣;绿色上网:抵制暴力血腥内容,传播正能量;文明上网倡议:做新时代网络文明的践行者。
她呼吁:“青少年是网络世界的‘原住民’,更应是清朗网络的‘建设者’。希望同学们以法为盾,以德为帆,在数字时代中行稳致远。”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法治课是学校“开学季”系列教育的重要活动,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法治教育,通过主题班会、模拟法庭等形式,加强校检联系,推动学生法治意识入脑入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赵彬 赵聪 黄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