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高新
【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治水兴水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大力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蓝网工程
发稿时间:2025-02-27 08:53   来源: 绵阳日报

  绵阳新闻网讯 近日,趁着春季水浅,几个村民穿着靴子蹚水来到黑堰河提灌站旁,检查水闸安装是否到位。不远处,一台施工机械正在平整河堤旁土路。“不久前刚刚清理了河床淤泥,现在看水多清澈。”顺着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永兴镇金河村党委书记王玉平介绍,“这里水比较浅,而且河底是岩石,也适合游客在这里戏水。”王玉平说。

  黑堰河是草溪河的支流,长度不过3.58公里,2024年启动的黑堰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约440万元,却是金河村及周边产业发展拼图的“关键一环”。围绕这条小河的改造提升,有望撬动金河村集体经济和社会资本超千万元的投入,恢复超3500亩灌溉面积的同时,带动周边近万亩柑橘果园转型文旅产业。“这条小河打通的不仅是我们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最后一米’。”王玉平说。

  一项工程带来三份回报。作为绵阳科技城直管区,高新区是全市产业的主要承载地,也是城市建设的新中心。在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的同时,要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必须要找准着力点。永兴镇共有3个农业村,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近万亩柑橘产业。随着城镇化推进,距离城区约20分钟车程的优势,为这里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创造了条件。但在游客眼里,采摘蔬菜水果之外,这里的休闲环境还差了一点。

  在王玉平看来,主要差在了“水”上面。因此,在推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蓝网工程(农田水利建设三年行动)中,高新区将发力点锁定在黑堰河的治理上。从天空俯瞰,黑堰河蜿蜒流经3个村,水量不大,但四季较为平均。为此,在治理过程中,高新区新建一条沟渠,利用高度差,实现自流灌溉,解决了周边3000多亩农业用水需求。同时,利用农闲时间清理河床淤泥与沿岸整治,重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貌,还给当地村民带来近70万元的务工收入。

  最大的好处是打通了当地发展文旅产业的堵点。眼看着水清岸绿,金河村集体经济率先投入200余万元,用于沿岸道路建设、风貌提升,以及柑橘产业相关配套设施。特别是新建泥结碎石路面2000米,道路的畅通激发了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目前整个片区的规划已经初步完成,沿河规划的多个研学基地、采摘稻田等已开始前期规划。

  春节之前,本应闲暇的金河村,总有农用三轮车往来穿梭。在村上一个大棚里,几个村民正忙着将三轮车上的柑橘搬下来,根据柑橘大小和品相进行分类装箱。“赶在节前消费旺季,这些要发往成都,这些是陕西,每天至少要发2000箱。”村民郑大爷说。因为缺乏加工能力和销售渠道,近万亩柑橘以往只能卖给批发商,近年来地头收购价在每斤1-3元左右波动。而通过村集体经济整合,打造品牌与直播销售,今年这里的柑橘电商销售价为2元每公斤。

  更大的投入则来自于社会资本。由村集体经济与社会资本合作,引入多家文旅公司,对整个片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目前已经有200多万元投资到位,“预计2025年投入超千万元。”王玉平说,按照规划,沿着黑堰河周边,将分布多个体验基地,“这里将要种植彩色作物,包括彩色水稻、油菜花、甘蔗等,打造一个迷你菜园;这边将是一个研学基地,同学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农业生产。”

  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蓝网工程(农田水利建设三年行动),高新区每年投入上千万元,围绕银花湖、草溪河、黑堰河等水系,坚持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打造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祖明远)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