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挂图作战,从四个方面发力——
为城市能级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日前,绵阳高规格召开“新春第一会”,“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成为会议主题。大会部署“八大行动”,印发“四张清单”,彰显了绵阳推动新一轮发展奋楫争先、勇立潮头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实施规划和资源要素保障的重要部门,在实施城市能级提升行动中,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如何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锚定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目标,今年又有何打算和具体实施路径?
实施城市能级提升行动,绵阳的基础和优势在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钟培认为,在规划和自然资源保障方面,绵阳具有坚实基础。近年来,立足“规划引领、管控约束、要素保障、服务民生”功能定位,绵阳认真履行“两统一”职责,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位列“2021—2024年度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成果质量技术评估”优秀等次第1位,耕地数量连续3年“净增加”,省市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率实现“三连增”,地灾防治连续14年实现“零伤亡”,加快筑牢城市能级提升的空间“底盘”。
“同时,绵阳也需要发挥已有的优势和诸多机遇。”钟培表示,政策机遇为绵阳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提供了有利条件。近日,绵阳获省政府授权和委托行使省级用地审批权,涉及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审批权以及土地征收审批权、使用挂钩指标报征审批权、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审批权等权限,将进一步提升全市土地管理工作质效,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聚焦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战略部署,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将立足“规划引领、管控约束、要素保障、服务民生”功能定位,对标要求挂图作战,具体从四个方面发力。
对标“强化城市规划引领”决策部署,编制《绵阳市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工作方案》,持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助推构建“双中心、多组团”空间格局。加快建成中心城区详细规划“一张图”,实现中心城区详细规划全覆盖。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实现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对标“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决策部署,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有序推动耕地恢复补充,确保耕地数量稳中有增、质量稳步提升。加快制定《绵阳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进方案》,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更好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对标“提档升级产业园区”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深入开展土地投入产出比分析,进一步优化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健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多元化供应体系,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助力产业建圈强链。
对标“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决策部署,强化“全年防地灾、源头抓治理”理念,高效推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搬治结合”开展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避险搬迁。扎实做好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试点工作,加快建设城市地质数据库,提升城市地质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为城市能级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记者 兰建春 唐韬)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