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霄 记者 李春梅
“宝子们,有没有喜欢吃花生的,花生配小酒,越吃越富有。我们这款花生米非常香,有五香味、原味,还有蒜香味,9.9元到手,一定要抓紧时间去拍。”
11月19日,三台县西平镇直播电商基地一派繁忙景象,本土主播们正对着镜头,热情推介着家乡的特产。这些主播均为西平镇本地居民,他们通过西平镇自媒体协会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成了“新农人主播”。
西平镇居民刘巧说:“在政府的引导下,我接触到了自媒体,通过培训开启了直播之路,每天收入差不多有两三百元,非常不错。”
西平镇居民陈小红也有同感,“我之前在外打工了8年,回家后经过自媒体协会介绍,学习直播带货,现在每场直播有5000多元的营业额,收入也有两三百元,比打工强多了。”她说。
互联网时代,如何让区域农副产品借助电商平台“走出去”?西平镇通过“政府引导、自媒体协会牵头、企业深度参与”的模式,大力培育本土直播带货人才,不仅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更推广了本地优质农副产品,有效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近年来,西平镇自媒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为破解本地自媒体“单打独斗”、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等难题,西平镇整合资源,成立了自媒体协会,通过与四川金麦穗食品科技公司合作,将原狮王小学3000平方米的闲置校舍改造为集培训、直播于一体的基地,构建了从主播孵化、技术支撑到供应链保障的完整闭环。
据四川金麦穗食品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商平台是一个教企融合平台,有成熟的供应链,加上成立了三台九州职业培训学校,把当地有意愿的商家、宝妈(家庭主妇)、返乡创业的青年和退役军人等,通过职业培训学校培训成合格的短视频探店达人、合格的商品主播,以此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协会已成功孵化本土主播20余人,累计开展直播带货80余场,帮助本土企业和农户销售产品超500万元,让西平水果花生、凯河挂面等“西平好物”通过互联网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西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业务提质、人才培育与品牌打造三大方向,优化300个数字AI直播间功能,新增2—3个专业化有人直播间,策划主题直播50余场,重点推广本土特色农产品及企业产品。同时,深化与九州职业培训学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并开展定制化培训,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整合农特产品资源,推动入驻企业增至10家以上,全力打造县域农特产品直播电商标杆。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