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发布《2025年绵阳市级惠企政策事项清单(第二批)》。这份包含42条举措的清单,不仅全生命周期覆盖企业需求,奖补减免一应俱全,还特别在申报流程上做减法,同步送达民生关怀。对企业来说,这是个实实在在的好消息。
企业是经济社会肌体中最活跃的细胞。巩固经济向好态势,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激发企业活力、提振企业信心始终是关键所在。对在市场浪潮中搏击的企业而言,一份给力的政策,可能是资金吃紧时的“及时雨”,也是谋划长远时的“压舱石”。政策托底越稳,企业干事创业的底气就越足,发展的步伐才能迈得更坚定。
今年5月,2025年市级惠企政策事项清单(第一批)已经率先落地。全覆盖、条目式的政策,为稳增长、保市场主体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第二批清单接棒而来,更像是一次精心准备的“精准加餐”——紧紧盯着企业的需求痛点,既要解决行业普遍面临的共性难题,也不忽视企业个性化的发展困境;既在企业危难时“雪中送炭”,也在企业成长中“添砖加瓦”。
比如,当下,制造业“智改数转”步入“快车道”,但不少中小企业“缺资金、不愿转”,对人员、设备、信息系统等资源投入的意愿不强。这种难处,绵阳看在眼里,也实实在在地放在了政策里。细看第二批清单,42条举措中36条都聚焦“奖补”,就是要用真金白银帮企业卸下资金包袱。要知道,对企业来说,有时候一笔不算大的资金缺口,就可能让熬了许久的核心技术研发功亏一篑,甚至把整个企业拖入经营困境。而这份清单里,从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补贴,到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奖励,再到小微企业的成长扶持,每一项都精准踩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
不过,奖补绝不是“撒胡椒面”。绵阳显然深谙此道。从清单设计思路来看,“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的特点格外突出。政策资源始终集中投向关键领域。其中,工业企业方面,首次升规、服务业“小升规”等均享受“免申即享”奖补,新引进外资企业同样无需主动申报即可获得奖励;制造业领域更是推出14项支持政策,涵盖技术创新、智能化转型等多个方面,多数实现“免申即享”;农业种业领域则围绕种质资源保护等4项内容给予奖补,助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在民生关联与权益保障层面,也同样以“量化支持”托底,实招频出。
不久前,市统计局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绵阳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平稳运行,但当前影响经济运行的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市场需求仍待提振,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需加力巩固。在这个关键节点,推出第二批惠企清单,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和决心,体现了绵阳对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是实实在在的。现在,政策出台了、文件下发了,尤需在第一时间让企业听到、用上。清单明确“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快申快享”三类方式,并实行市县两级按事项特点分级决策,把效率拉满,坚决不让企业“等米下锅”。这样的安排,恰恰说明了绵阳在惠企政策上的科学性,确保企业不用在申报流程上多费心思,能够集中精力谋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其实,站在企业的角度,补贴金额多少固然重要,但更珍贵的是政策背后的“真心实意”。这种诚意,是把企业当朋友、当亲人的换位思考,是企业刚有难处就主动靠前的担当。它体现在政策制定的精准度上,体现在申报流程的简化中,更体现在政府服务企业的每一个细节里。
真金白银能解一时之困,真心实意才能聚长久之力!(新声)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