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动人民法院、行政机关开展案件专题研讨

联合法院、生态环境部门建立生态环境领域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

市县乡三级联动化解行政争议

企业向复议机构赠送锦旗

综治中心参与化解案件

市司法局召开主动发挥公证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进会

深入企业开展涉企案件回访
在全省率先建成300余平方米的“三区六室”标准化办案中心、全省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绵召开、成立全国首家地市级“行政复议法学研究会”、荣获全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称号、被列为四川省复调对接首批试点单位……
从行政争议的定分止争到复议为民的温情实践,从执法监督的刚性约束到营商环境的柔性重塑,绵阳法治政府的建设画卷上,每一处创新的笔墨都挥洒着行政复议工作的光芒。近年来,绵阳市以规范化建设强基、以争议实质化解聚力、以服务营商环境引领,一系列硬举措打通了复议为民的“最后一公里”,一系列新机制激活了法治建设的“一池春水”,其鲜活实践经验获全省推广,多项工作跻身全国、全省第一方阵。
□ 郑金容 文/图
强基固本筑堡垒 夯实高效运行“硬支撑”
10月30日,走进绵阳市行政复议办案中心,规范化的“三区六室”与传统办公场景截然不同。这里有专业的听证室、调解室,智慧听证系统支持远程视频连接。这里,是绵阳以行政复议守护公平正义的“前沿阵地”;这里,每一份复议决定、每一次调解沟通,都书写着“复议为民、复议护企”的生动答卷。
近年来,绵阳始终以标准化筑基、专业化赋能、精细化提质为核心目标,从硬件建设、队伍培育、流程优化多维度发力,全面筑牢行政复议工作坚实根基。
绵阳行政复议办案中心配备智慧听证与审理系统,实现同步录音录像、证据当庭展示、远程在线调解及市、县、乡三级视频互联互通,真正实现行政复议案件“一站式”受理、全流程办理,以科技赋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这份复议决定既把法律依据讲得明明白白,又充分考虑我们企业的实际经营困难,实实在在帮我们解决了纠纷!”绵阳一家科技企业负责人拿到行政复议决定书时,难掩认可与感激。这份肯定的背后,是绵阳行政复议队伍专业素养的坚实支撑。
为全面提升行政复议工作质效,配齐配强专业力量,全市配备43名专职行政复议工作人员。在此基础上,从全市选拔10名行政复议业务年轻骨干,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创新开展“打卡赋能”全链条培优计划,多人成功入选省级行政复议人才库,2人获评全省行政复议“十佳办案能手”,专业团队以匠心精神办好每一起案件,牢牢守护公平正义底线。
此外,为让办案模式精细化,建立健全繁简分流、先行调解、争议化解、履行监督等十余项工作机制,同步出台文书公开、案卷评查、约谈通报等6项配套制度。创新推行繁简分流办案模式,组建分领域、分类别的“2+2”办案团队,实现“简案快办、繁案精办、要案慎办”,推动办案效率与质量双提升。
多元联动破难题 织密争议化解“一张网”
日前,在某公司与某行政机关责令改正行政复议案中,行政复议机构依托行政争议化解中心,邀请法院和法律顾问共同参与调解工作。调解过程中,行政复议机构和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参与“背靠背”调解,并通过“行政复议+执法监督”协调联动机制对被申请人的执法行为进行全面“体检”,最终,实现了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
绵阳深耕行政争议“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以构建全域覆盖、多元协同、高效便捷的联动化解机制为抓手,推动争议从“终端裁决”向“源头治理”转变,实现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案结事了。
平台实体化运行:全市建成11个行政争议化解中心,9个县级中心入驻综治中心,涌现出市本级“绵言细语”、安州区“信复安议”、涪城区“心涪口复”等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行政复议品牌。
前端预防减增量:推动公证机构介入城市更新、征地拆迁等领域,强化“事前合规、事中监督、事后固证”,从源头减少争议;深化复议与执法监督联动,开展执法“体检”引导自我纠错。
常态联动聚合力:联合法院、行政机关等探索诉源治理的实践经验,搭建行政诉讼信息交流平台,通过“沟通+通报+督导”工作模式,实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行政争议高发领域建立行政争议化解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召开专题会议18次,围绕政府信息公开、征地拆迁等形成共识43个,推动争议高效化解。
…………
一系列举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不仅织密了行政争议化解的“防护网”,更以法治力量筑牢了绵阳高质量发展的法治根基。
“三链护企”强闭环 善当护企安商“护航员”
自四川省部署行政复议服务营商环境三年行动以来,绵阳市立足企业发展法治需求,创新构建“畅达链、融解链、严督链”三链护企工作体系,推动行政复议从“末端纠纷解决”向“源头权益守护”深度转型,为绵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营商环境“防护盾”。
畅达链,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针对企业“复议难、跑路多”的痛点,绵阳构建“线下+线上”立体化服务网络。线下,在全市乡镇(街道)司法所、重点园区、企业孵化平台设立148个行政复议服务点,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设涉企专窗,同步设置5个行政复议“直通车”专用窗口,实现涉企行政复议“就近能办、多点可办” 。
“我们还打通了线上服务通道,将‘掌上复议’小程序与‘24小时法律超市’无缝衔接,企业无需线下奔波,轻点手机就能完成复议申请材料提交、案件进度查询、文书接收等全流程操作,真正实现‘随时提交、一键办理’。”绵阳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融解链,推动争议实质化解“省时省力”。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将化解工作贯穿案件全流程 。整合全市11个行政争议化解中心资源,建立“司法所+专业调解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协同的“1+3+N”复调对接机制,为涉企争议化解提供专业支撑。创新“预防—调解—化解”工作模式,变被动接案为主动介入,对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开展程序“体检”,从源头减少争议产生。
严督链,筑牢行政执法“规范防线”。聚焦涉企行政执法中的程序不规范、处罚随意、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构建全流程监督体系。加大个案监督力度,及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强化类案治理,定期编制《行政复议分析报告》,同时,健全涉企行政复议决定履行回访机制,对68家企业开展专项回访,确保企业合法权益落到实处。
作为四川省复调对接首批试点单位,绵阳市司法局以“便企利企”为核心,创新推动“三链护企”工作体系,成效显著。据统计,2024年以来,全市共办理涉企行政复议申请202件,同比增长32.86%;案件平均受理时间缩短35%,审理周期压缩28%,涉企案件容缺受理率达100%。
研用融合促提升 激活创新发展“源动力”
行政复议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深厚理论沃土的滋养与坚实学术力量的支撑。绵阳深谙此理,始终将强化理论支撑作为核心抓手,全力推动行政复议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今年6月19日,绵阳先行先试,成立了“行政复议法学研究会”,这也是目前全国成立的首家地市级“行政复议法学研究会”。会上还举行了“行政复议理论研究基地”“行政复议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行政复议不仅要解决个案,更要提炼可复制的经验。”研究会创新“政校会”协同模式——联合高校、律师协会共建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基地,又与市委党校、西南科技大学等单位携手打造研究实践平台,构建起“学研用”闭环融通的生态体系。同时,推行“复议实务导师制”精准培育专业人才,通过常态化举办高端学术研讨会、靶向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取得了一批立足本地实践、破解现实难题的本土化理论成果,为行政复议工作提质增效注入强劲的“思想动能”。
“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绵阳市行政复议工作从实践探索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变。”研究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接下来,研究会将围绕“推进行政复议主渠道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主题,形成高水平的理论成果、开展有效的对策、决策研究,为行政复议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试点先行探新路 打造复议提质“新引擎”
试点是发展的“试验田”,是创新的“突破口”。在行政复议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绵阳始终从区域协同、基层融合、队伍建设等维度主动作为,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凝聚动能,为行政复议工作提质增效打造出强劲“新引擎”。
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绵阳将试点目光投向区域联动。去年10月,绵阳市司法局与重庆市涪陵区司法局签署行政复议交流合作协议,建立跨区域工作协作机制,在案件研讨、经验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度联动。这一试点举措,不仅打破了行政复议的地域壁垒,更以法治协同为成渝地区企业跨域发展保驾护航,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行政复议协同支撑。
“以前复议要往市区跑,现在在镇上综治中心就能提交材料,还能当场参与调解,很方便!”这是安州区企业主王先生的真切感受。在基层复议服务试点中,绵阳以安州区花荄镇为样本,创新“复调对接”工作机制,深化“行政复议+综治中心”融合实践,将行政复议服务“搬进”基层综治阵地,通过整合平台资源、再造办理流程、凝聚解纷力量,打造了集受理、调解、办理于一体的“一站式”行政争议化解阵地。如今,这一试点模式已在绵阳9个县(市、区)推广。
行政复议的质量,关键在队伍。绵阳以梓潼县为试点,率先探索行政复议员制度,同步出台《行政复议员管理办法》等5项配套制度,从任命条件、选拔流程到“德勤能绩廉”考评标准作出系统规范,建立“德勤能绩廉”五维考评体系,将办案质量、调解成功率、企业满意度等纳入考核;推行“导师带徒”机制,由资深复议员结对指导新人,提升专业能力,为复议队伍专业化建设破题。
试点的成效最终体现在一组组数据中。2024年全市新收行政复议案件1472件,同比增长146.57%,反映了群众对行政复议的认可,也标志着行政复议已成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主要途径。2025年以来,这一趋势仍在加强,上半年,全市行政复议机关新收复议案件736件,同比增长31.43%。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数字的背后则是行政复议工作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的转型升级,更是法治政府建设的绵阳实践。“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行政复议成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优化营商环境的‘助推器’,为建设法治绵阳、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保障。”绵阳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