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刀工藏岁月 调味见乾坤——解码史正良的川菜匠心哲学
发稿时间:2025-10-26 08:49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9月14日至15日,全国餐饮业代表、烹饪大师、文化学者及“川菜大师”史正良的亲友与弟子齐聚绵阳,通过菜品展示、技艺交流等形式,传承川菜文化,展现史派川菜烹饪技艺与成果。


  9月14日至15日,全国餐饮业代表、烹饪大师、文化学者及“川菜大师”史正良的亲友与弟子齐聚绵阳,通过菜品展示、技艺交流等形式,传承川菜文化,展现史派川菜烹饪技艺与成果。

  活动现场,一道道融合了传统与创新的川菜一一亮相,吸引现场嘉宾纷纷驻足拍照。川菜大师史正良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与突破,将川菜推向新高度,让这一古老菜系在传承中焕发蓬勃生机。

  

  1 从涪江少年到川菜大师 炉火淬炼的技艺根基

  14岁入行的史正良,先从川西北名厨魏兴国、刘永见手中接过川菜火种,后拜入川菜名厨蒋伯春门下,系统研习刀工、火候与调味。少年时的他,怀揣对烹饪近乎执拗的专注,将“墩功如绣花、炉火似炼丹”当作每日必修课。

  半个多世纪的灶台生涯中,史正良不仅精通冷热菜肴与川点制作,更深入钻研宫廷菜技法,将鲁菜的醇厚、粤菜的鲜活、苏菜的雅致与川菜的麻辣精髓融会贯通,构建起兼容并蓄的技艺体系。他的足迹遍布梓潼、绵阳、上海、香港等地,每到一处便潜心体察当地饮食文化特质,为后续创新筑牢根基。他始终坚信:“唯有吃透食材本质与烹饪原理,才能在创新中守住川菜灵魂。”

  对技艺,史正良有着苛刻标准:“火候是菜的生命,调味是菜的灵魂,刀工是菜的骨架。”从选材到上桌的每一环,他都追求尽善尽美。这份执着让他斩获无数荣誉——从特级厨师到“中国烹饪大师”,从“中华名厨”到国际烹饪艺术大师,囊括餐饮行业众多奖项。

现场观众对展示的川菜拍照

  2 清鲜为底,麻辣见长 川菜创新的哲学与实践

  “清鲜为底,麻辣见长,重在味变”,史正良提出的十二字箴言,凝练了他的川菜创新理念。在他看来,川菜绝非“麻辣”二字可以概括,核心是在保留食材本味的基础上,通过调味变化呈现丰富层次。

  创新实践中,史正良从传统典籍汲取灵感:将《本草纲目》的养生智慧融入药膳研发,把《随园食单》的雅趣注入现代菜品设计。他创制的320余款四川乡土菜,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亦是对时代的回应——太白诗酒宴的浪漫与文昌宴的厚重交融,桔根药膳的养生与田园百鸡宴的野趣碰撞,每一道菜都藏着创意巧思。

  他的创新更延伸至烹饪方法与理念:率先将现代烹饪技术与传统川菜工艺结合,兼顾口味与营养均衡,推动川菜向健康化转型;强调菜品需兼具“好吃”与“有内涵”,主张一道好菜应藏故事、含情怀、具美感。

  作为“川菜大使”,史正良多次出访美、加、瑞等国家和地区,两度赴西雅图国际贸易中心展演川菜绝技,让温哥华川菜坊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播窗口。他的创新川菜不仅俘获国际食客味蕾,更获《洛杉矶时报》等国际媒体高度赞誉。

  3 着书立说与薪火相传 川菜发展的推动者

  “个人力量终究有限,完善的传承体系才是川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史正良生前将大量精力投入烹饪教育,培养大批川菜人才。他格外看重“厨德厨风”,常对弟子说:“真正的荣耀不在奖杯陈列,而在能否让后来者以你为梯,望见更远的山海。”

  教学中,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撰写80余篇烹饪技艺文章,出版《创新川菜集锦》《中华名厨史正良烹饪艺术》等20余部专着,这些着作成为川菜教学的核心教材。他还受聘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烹饪教材编审,为培养行业人才立柱架梁。

  史正良的传承,更重文化延续与创新精神培育。他鼓励弟子在坚守川菜精髓的同时,吸收其他菜系优点形成个人风格,“川菜的未来,在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在他影响下,众多弟子已成为川菜界的中坚力量,延续着创新火种。

  镬火不息,匠心永存。史正良用一生诠释了匠人精神,他的创新理念、国际视野与传承实践,不仅推动了川菜发展,更为中餐行业树立了标杆。而他所倡导的“传统为根、创新为魂”,正指引着川菜在新时代绽放更迷人的光彩。(记者 任露潇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