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百场百戏”川剧展演走进江油重华古镇,演出现场座无虚席。
锣鼓铿锵,戏韵悠长。10月12日,江油重华古镇湖广会馆“禹王宫”前热闹非凡,四川省“百场百戏”川剧展演活动在此开演,这个川西北“戏窝子”又引来了满座的戏迷,现场掌声不断、喝彩连连。
演员话传承
“川剧得从娃娃抓起”
一处简陋的后台,一面小梳妆镜,承载着绵阳市梨园川剧团团长周祥新几十年如一日的对川剧艺术的坚守。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耀禹王宫古戏台的柱子,周祥新已开始对着镜子勾脸,笔尖游走于《长生殿》中“唐明皇”的眉宇之间,朱砂点染、金粉闪烁,一场好戏悄然酝酿。周祥新年逾花甲,学戏已有四十载。他亲历过“5分钱一张票能卖出1000多张”的川剧团辉煌,也面对着传统文化式微、观众流失的困境。如今团里最年轻的演员也已年过半百,但他们对川剧的热忱却从未褪色。
“现在民营剧团发展很困难,传统文化在大家印象里‘慢半拍’,光靠卖票根本维持不了。但我们川剧情结很深,都不舍得放弃。现在我们也与时俱进尝试创新,让变脸、吐火、水袖、滚灯这些绝活多进校园,培养小观众、小演员——川剧的将来,得从娃娃抓起!”谈及川剧发展,周祥新不免感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深刻诠释了川剧演员们背后的艰辛与付出。
戏迷饱眼福
“从小就爱看川剧”
上午10时,禹王宫好戏开锣。古戏台上光影流转,戏韵悠长。水袖轻抛如云似练,在“王宝钏”与“薛平贵”的离愁别绪间,勾勒出千般不舍;忽而一声裂帛般的呐喊,“曹庄”怒目圆睁“杀狗惊妻”,功架刚猛、做派泼辣,将市井伦理与人性纠葛演绎得淋漓尽致,引得满堂喝彩;“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乐声渐起,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缠绵悱恻,又在笙箫管弦中缓缓铺陈……
当天上午,演出了《别窑从军》《杀狗惊妻》《长生殿》《邱旺告贫》四出经典折子戏。下午又一鼓作气上演了《数鱼》以及《梁红玉与韩世忠》中的大幕《大登殿》。在这次“百场百戏”川剧展演中,36名演员在一出出剧目中穿梭,走马灯似地转换不同角色。他们以铿锵的唱念、细腻的做打,引得台下观众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84岁高龄的郭崇福大爷,是重华古镇货真价实的老戏迷。老人乐呵呵地说:“从小我就爱看川剧,一辈子再大的忧愁,是没有一场川戏化解不了的!”
垂青“戏窝子”
只为“让川剧活起来”
重华古镇历来演戏、看戏的风气甚浓,素有川西北“戏窝子”美誉。每到逢年过节,或老君会、东岳会等传统古会期间,在古镇火神庙、万寿宫、禹王宫等处总有川剧大戏轮流上演,一帮铁杆票友粉墨登场,唱念做打有板有眼,惹得四乡八里的戏迷趋之若鹜,更引得川渝各地川剧名角竞相赴会、登台献艺……
此次四川省“百场百戏”川剧展演活动之所以垂青重华古镇,也是冲着“戏窝子”而来的。正如周祥新所说,“这次全省川剧展演,我们在江油争取到两场。选在重华古镇,因为这里是‘戏窝子’,观众多、氛围好。我们既想服务戏迷,也想借修复后的古戏台多演出,让川剧活起来!”
·新闻延伸
“百场百戏”川剧展演活动是四川省为推动川剧保护传承、丰富基层文化服务的重要举措,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省川剧院、四川省文化院团联合会承办,旨在贯彻落实《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让川剧艺术走进基层、贴近群众。活动以“传承川剧艺术、弘扬巴蜀文化”为核心,计划每年组织国有、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深入景区、场镇、古戏台、社区等基层场景,复排经典川剧折子戏、编排川剧小戏,推动川剧从“剧场走向民间”。自2024年启动以来,截至2025年9月已累计演出超过50场,2025年预计完成100场,目标惠及观众数十万人次。希望通过活动培养下一代观众的文化认同感,让川剧“好戏连台、遍地开花”。
(记者 陈元松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