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市检察院检察长宋骥在绵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报告。宋骥在向大会作报告时说,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市委八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市战略”,在实干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各项检察工作稳中有进、整体向好。2025年,全市检察机关将为大局服务,以高质效履职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司法,以高质效办案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为法治担当,以高质效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发展赋能,以高质效改革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为蝶变添翼,以高质效强基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检察铁军,不断提增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效能,为奋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绵阳图景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数读 检察院工作报告
■按照“1336”工作思路,在实干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共办理各类案件10012件
■明确办案理念、办案质效、办案规范“三个标准”,1起案件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占全省检察机关入选总数的33.33%;17起案件获评省级以上典型或优秀案例,同比增长112.5%
■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902人,提起公诉3861人
■完善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诉讼监督制约、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三个体系”,15项创新性做法被上级机关转发推广,同比增长36.36%
■搭建监督支持、监督协作、监督融合“三个机制”,建立办案协作机制47个,同比增长51.61%
■提升队伍管理、业务管理、法律监督“三个能力”,5名干警在省级竞赛中获评业务标兵或能手,同比增长400%
■办理涉农民工支持起诉案件160件,追回欠薪318万余元
■办理公益诉讼案件404件,2起案件获评全省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与重庆市渝北区检察院共建六项协作机制,强化跨区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
■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3人,办理的一起案件获评全省检察机关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典型案例
■开办“绵检讲堂”“绵检青年说”32期,38名干警入选省检察院检察人才库
■1起听证案入选最高检《检察外部监督管理教程》,做法在全国检察机关首次听证观摩暨研讨活动中交流发言
2024 成绩单
1 提高站位促发展,在推动“同心、同向、同频”中贡献检察力量
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持续运用法治力量更加有力服务绵阳高质量发展。
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部署开展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起诉扰乱市场秩序犯罪148人、金融诈骗犯罪37人、民营企业内部人员实施的侵害企业利益犯罪44人。监督社区矫正机构依法办理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外出请假审批63人次,有效保障矫正人员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利。促成63件涉企民事案件达成和解,实质性化解涉企行政争议10件。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受理监委移送审查起诉职务犯罪90人,目前已起诉70人,办理的一起案件获评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的依法惩治行贿犯罪典型案例。建立检察官联系企业制度,开展集中走访企业活动。
助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重庆市渝北区检察院共建六项协作机制,强化跨区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三台县检察院与重庆市渝北区检察院联合办理的重庆某汽车公司商标被侵权案获评川渝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协作优秀案例。与西南科技大学联合开展“深化检校合作服务科技创新”主题活动,聘请16名专家为基地研究员,推动检校共建的“检察服务科技创新研究基地”“知识产权案例研究基地”实质化运行。部署开展“绵州·吾为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品牌提升行动,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3人,办理的一起案件获评全省检察机关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典型案例;高新区检察院出台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11条措施,被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评为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持续落实市检察院出台的发挥公益诉讼职能服务保障乡村振兴13条意见,开展助推城乡融合发展护卫行动,办理的3起案件分别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服务保障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案例、打击涉农犯罪十大典型案例。北川羌族自治县检察院针对中羌医药种质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主管部门编制中羌药材地方标准、建立珍稀中药材种质资源名录和濒危中羌药材繁育博士工作站。
2 忠诚履职护平安,在实现“主动、生动、灵动”中彰显检察担当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运用法治力量维护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宽严相济维护安全稳定。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902人,提起公诉3861人。对严重犯罪始终保持“严”的震慑,依法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出庭公诉涉黑恶犯罪1件17人,起诉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259人,起诉毒品犯罪42人。对轻微犯罪发挥“宽”的教育感化作用,对犯罪情节轻微,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决定不起诉599人。常态化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促成87%以上的犯罪嫌疑人在检察环节自愿认罚、真诚悔罪,有效促进社会内生稳定。
依法治网共筑清朗空间。积极参与打击涉缅北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69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50人。始终保持对网络贩毒、网络淫秽色情、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的严打态势,起诉相关犯罪8人。加大互联网领域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乱象治理力度,办理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5件。市检察院、江油市检察院分别与绵阳市、江油市网信部门会签《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领域开展公益诉讼协作的意见》,共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公益诉讼联络点。
综合施策促进社会治理。“不起诉”不等于“不处罚”,对316件涉嫌行政违法的不起诉案件,依法提出检察意见,移交行政机关处罚。涪城区检察院依托刑事简案快速办理中心,对部分轻刑案件实行集中移送、集中审查、集中起诉工作模式,建立醉酒危险驾驶案件犯罪嫌疑人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工作机制。充分激发数字检察治理效能,聚焦老年人高龄津贴资金监管、未成年人抚养费执行、涉税国有财产保护等治理难点,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开展专项监督,2个模型在全省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创意竞赛和模型竞赛中获一等奖。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63份,促进被建议单位堵漏建制、提高治理能力。三台县检察院与依法治县办会签《法治督察与法律监督衔接工作办法》,将行刑衔接、检察建议落实、行政机关配合调查核实等纳入法治督察重点。
3 坚守初心解难题,在做实“亲民、利民、暖民”中传递检察温度
持续运用法治力量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实事。
突出重点群体织密保护网。办理涉农民工支持起诉案件160件,追回欠薪318万余元。梓潼县检察院与县司法局建立民事支持起诉与法律援助工作衔接机制,协同加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权益保护。市检察院提请省检察院抗诉的一起行政确认检察监督案,激活职业性中暑应认定为工伤的“睡眠”条款,获评全国检察机关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并入选《今日说法》普法案例。市检察院联合市妇联举办“法治守护半边天携手建功新时代”检察开放日活动,共同发布5起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优秀案例。盐亭县检察院与县民政局、县公安局会签《关于建立侵害养老机构老年人强制报告制度和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入职查询违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见》。江油市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时,促使犯罪嫌疑人退赃退赔,为以老年人为主的集资参与人全额挽回经济损失850万余元。开展“打击整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42人。坚持宽容不纵容,对主观恶性深、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依法起诉77人。开展“熊猫未士”未检品牌提质增效行动,依托“熊猫未士”法治宣讲团、志愿服务团、校园法治社团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156场;市检察院与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会签《关于加强未成年人跨区域司法保护协作的意见》;江油市检察院公开发行青少年普法读物《法在我身边》,并向辖区内11所中学捐赠;游仙区检察院与区民政局构建检察机关与社工站合作机制,推动司法社工参与涉未成年人案件社会调查、附条件不起诉帮教等工作。
聚焦热点领域抓民生所急。强化新业态领域从业群体权益保障,对2起网络主播与直播公司、10起外卖骑手与外卖平台配送业务承接公司之间的欠付劳动报酬纠纷案,依托“检察+工会”协作机制,联合当地总工会组织争议双方“面对面”沟通,促成案件全部达成和解并履行到位;针对案件反映出的管理问题,发出检察建议促进新业态领域行业治理。强化“寒暑假工”和实践实习学生劳动权益保障,高新区检察院推动相关部门联动解决在校学生当“寒暑假工”或参与实践实习被“欠薪”问题,推动学校与用工单位共建实践实习人员权益保障机制,推动行政主管部门与工会联动开展专项排查整治。
破解难点环节实质性解纷。打造“绵·言”控申检察品牌,成立“绵山心雨”心理工作室,依托与市卫健委会签的《关于引入心理咨询参与涉法涉诉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实施办法》,聘请16名心理咨询师为当事人提供专业化心理疏导,做法被《检察日报》报道。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做实司法救助,办理的2起国家司法救助案获评省级典型案例。市检察院针对不同阶段开展调查核实易对被性侵未成年人造成“二次伤害”,以及开具困难证明缺乏特别程序、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不健全易造成被性侵未成年人隐私外泄等问题,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单位出台《关于在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一站式”办理中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实施细则》,实行救助线索一次性收集、困难证明材料保密调取、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一站式”衔接,共护被性侵未成年人隐私安全,打消当事人申请和接受救助的顾虑。
4 牢记职责强监督,在提升“效力、效率、效果”中展现检察作为
聚焦严格公正司法,以法律监督为主线,以“三个善于”为指引,持续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推动刑事检察向更优发展。监督立案37件、监督撤案171件,追加漏捕漏诉164人。提出刑事抗诉17件。涪城区检察院在办理1起盗窃案时,审查发现犯罪嫌疑人无作案时间,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还无辜者清白,入选最高检第五十三批指导性案例。联合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出台《绵阳市社区矫正信息核查工作协作机制》,联合市中级法院、绵阳监狱、川北监狱会签《实质化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工作规定》,市检察院和小枧地区检察院积极开展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办理试点工作,常态化开展监狱、看守所、社区矫正巡回检察,监督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35人。稳步推进检察侦查工作,立案查办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5人。
推动民事检察向更强发展。提出民事生效裁判监督再审检察建议21件。开展虚假诉讼专项监督,提出虚假诉讼监督意见5件,办理全省首例以虚假商事仲裁申请骗取仲裁裁决案,结合办案与绵阳仲裁委共同探索治理路径。3起案件分别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民事检察、民事执行监督优秀案例。
推动行政检察向更实发展。办结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件47件、行政审判程序监督案件6件、行政执行监督案件127件,提出行政违法检察建议131件,1起案件获评全省检察机关行政检察优秀案例。推动绵阳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印发《关于建立“府检联动”工作机制的方案》,做法被上级机关转发推广。安州、三台、梓潼、平武等检察院与当地政府强化“府检联动”,在保护公共利益、预防整治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等方面加强协作。
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向更好发展。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404件,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307件、民事公益诉讼公告75件,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39件,2起案件获评全省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聚焦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推动绵阳、南充、遂宁、广元四地检察机关、河长办构建跨区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共建武引灌区水利保护示范区;安州区检察院设立驻生物礁国家地质公园公益诉讼检察联络站,协同相关部门近距离守护生态资源。聚焦公共安全,部署开展再生回收行业消防安全监管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推动特种设备违规作业等问题排查整治;督促行政主管机关查处烟花爆竹不规范经营场所,促进整治相关问题隐患。聚焦食品安全,经开区检察院对1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判处被告支付相应的民事公益诉讼赔偿金,判决生效后目前已执行到位1500万余元。
5 固本培元塑形象,在坚持“从高、从严、从实”中提升检察能级
把全面提升检察工作能力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强队伍、提素能,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铁军。
政治建检筑牢绝对忠诚。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12次、党组集体学习29次,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主动向市委和省检察院请示报告重大事项29次。持续抓好市委巡察整改成果融合运用,自觉接受省检察院政治督察和专项督导,认真做好反馈问题整改。强化党建引领业务工作,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成果展示暨支部工作法宣讲竞赛,不断擦亮“绵检心向党”党建工作品牌。
从严治检确保纪律严明。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抓实专题读书班、警示教育会、纪律作风建设问题整改等举措。纵深推进“宽松软”专项整治,部署开展“增强政治敏锐性、增强斗争精神、增强责任担当意识”专项活动。严格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推动机关文件和会议进一步精简、督导检查考核和创建达标活动等进一步规范。自觉接受派驻纪检监察监督,通过联席会议、联合监督、信息共享等方式与派驻纪检监察组协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地落实。对12个基层检察院开展专项政治督察。对经认定的不合格案件启动司法责任追究程序。认真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重大事项记录报告制度。
人才强检提升队伍素能。开展能力素质提升行动、团队文化建设行动,培育和践行“忠诚、专业、创新、卓越”的绵检工作要求。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签订检校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人员双向交流,互聘检察业务咨询专家和实务指导老师,共同促进法治人才培养。开办“绵检讲堂”“绵检青年说”32期。38名干警入选省检察院检察人才库。
强基兴检实现行稳致远。全面深化检察改革,设立刑事案件证据研判中心、构建案件管理部门促进优化“案源结构比”工作机制、建立聘用制书记员等级晋升和薪酬增长制度等做法,均被上级机关转发推广。抓好“五强”基层院建设,按照“特色建院、基础优院、品牌亮院”工作思路,推动基层院全面进步、整体提升,涌现出全国检察机关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四川省检察机关优秀集体、四川省检察机关“五强”建设优秀院等基层先进集体。
一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28次,向政协通报工作11次。办理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提案4件。高质量做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意见建议的反馈答复,及时回应去年两会期间19名代表委员提出的27条意见建议。邀请代表委员参与检务活动260余人次。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对《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执行情况、上半年重点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等进行实地调研。游仙区检察院推动区人大常委会出台《绵阳市游仙区人大代表参与和监督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制度》,将参与和监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确定为人大代表履职重要内容。北川羌族自治县检察院办理一起由人大代表建议转化的公益诉讼案,被《人民权力报》和《人民监督》杂志刊登。市检察院与市政协建立《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试行)》,通过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双向转化、评估督导等方式,将检察监督与政协民主监督有机贯通。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监督办案489件。邀请代表委员、基层群众代表、律师等参与检察听证448次,1起听证案入选最高检《检察外部监督管理教程》,做法在全国检察机关首次听证观摩暨研讨活动中交流发言。
2025 再出发
发展所需,“检”必所为;群众所盼,“检”必所应;法治所向,“检”必所及。2025年全市检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追求,以开展“法律监督质效提升年”活动为抓手,以全面深化检察改革为引擎,不断提增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效能,为奋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绵阳图景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为大局服务 以高质效履职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认真执行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决定》,聚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决策部署,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服务高质量发展。坚持严格依法与做实平等保护并重,积极参与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持续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推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服务“三农”检察工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更加有力助推平安绵阳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严重暴力犯罪,依法从重从严从快惩治报复社会的极端犯罪,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
为人民司法 以高质效办案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精准对接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民生领域改革部署,综合履行检察职能。加大支持起诉力度,帮助农民工、残障人士、受家暴妇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依法有效行使诉权。不断擦亮“熊猫未士”未检品牌,协同各方力量完善惩治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体系。持续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检察实践,主动融入“一站式”矛盾化解,完善检察环节诉讼权利保障机制。
为法治担当 以高质效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自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大格局,促进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设立市级刑事检察工作指导小组,加强对刑事立案、侦查、审判、执行的监督。加大民事生效裁判和民事审判监督力度,强化对民事执行活动的全程监督。坚持将行政诉讼监督作为重心,深化“府检联动”,有序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双向衔接机制。精准规范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更好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加强和规范检察侦查,依法惩治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
为发展赋能 以高质效改革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
进一步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检察权运行制约监督机制,一体抓实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取消对基层检察院的不必要、不恰当、不合理考核,让检察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上。建立法律监督意见事前征求意见、事后跟进监督、市级院接续监督等机制。推进重大监督事项由“办事模式”向“办案模式”转变。
为蝶变添翼 以高质效强基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检察铁军
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一体提升检察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狠抓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落实。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更加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强化队伍专业化建设、数字检察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五强”基层院建设。
(记者 郑金容/整理)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