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
全链条招引、全周期促进!看绵阳“第一产业”拔节成长
发稿时间:2025-01-03 09:50   来源:
  摘要:2024年以来,地方招商引资迎来巨变。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后,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令第783号《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已于2024年8月1日起施行,对各地招商引资行为作出规范。

  招商引资是地方拼经济、搞建设、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

  2024年以来,地方招商引资迎来巨变。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后,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令第783号《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已于2024年8月1日起施行,对各地招商引资行为作出规范。

  新规之下,绵阳主动识变求变,全力推动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开篇破题。2024年9月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出台《招商引资正面清单》,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关键产业备份机遇,聚焦电子信息等特色优势产业,精准开展强链补链延链招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协同发展。

  30年前,电子信息产业在绵阳尚未形成产业集群,到如今,电子信息产业脱颖而出成为绵阳第一大支柱产业,2024年1至11月,全市163家电子信息规上企业产值达1200亿元。从1到100,绵阳电子信息产业何以从四川省各市州“突围”,又将如何前瞻布局、抢滩“未来”?

  

绵阳城市 视觉绵阳 李孝鑫2_1.jpg

  聚链成势

  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PCB板主要用于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要求较高,制造、生产、工艺等环节基本集中在沿海地区,四川大部分厂家从事原料生产。”日前,记者在位于涪城区吴家镇的四川永和丰泰科技有限公司厂区看到,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该公司负责人蒋坤介绍,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在西部不断“加码”,永和丰泰看准时机从贸易转制造,跟随“链主”企业富临精工来到绵阳落户投资。

  记者了解到,2023年11月,永和丰泰在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上签约落地,2024年6月已实现批量生产,产品主要为汽车驱动控制模块。在绵阳,永和丰泰为富临精工供应核心零部件,并与芯智热控等企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去年3月,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站将全国目光锁定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加速“西迁”的发展蓝图已然铺陈。绵阳依托深厚的国防科技基础和提前布局产业的战略前瞻,在电子信息产业赛道上遥遥领先,在原产业基础上进一步补链强链,擘画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吴家镇4_1.jpg

  ◆2024年10月18日,涪城区与惠科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百亿级Mini-LED、高功率芯片散热封测项目合作协议,强化新型显示与汽车电子上游配套能力;

  ◆2024年11月6日,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与元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达成合作,10亿级车规级立体视觉器件(全自动双目模组)生产基地项目落地绵阳;

  ……

  数个重大项目落地绵阳,折射出绵阳电子信息产业蓬勃的发展态势。

  “绵阳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深厚,结构健全,为打造产业链起到了支撑作用。”绵阳市经济合作局副局长李莉介绍,正因为在产业布局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当电子信息产业潮涌涪江时,绵阳才能“抢滩登陆”、乘势而上。

  

京东方1_1.jpg

  聚焦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信息通信、智慧家庭等重点领域,依托长虹、九洲、京东方、惠科、富临精工等领军企业,绵阳成立招商引资联盟,由龙头链主企业任“盟主”,以商招商,吸引众多上下游配套企业相继落户。

  上下游产业链条不断完善——2024年1至11月,全市163家电子信息规上企业产值达1200亿元。

  技术创新与研发动能澎湃——共有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

  行进在深度融入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的道路上,绵阳已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奋楫扬帆

  冲刺成渝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要增长极

  “如果把企业比作‘候鸟’,我们的工作就是如何吸引他们来绵阳安家、扎根。”李莉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概括了绵阳市经济合作局的招商引资工作。

  绵阳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新型显示“异军突起”,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兼具“软硬”屏生产能力,虹科创新高铝盖板玻璃市场占有率国际第二、国内同行市场第一……一组数据洞见电子信息产业“拔节生长”,绵阳如何全链条合力抢抓发展机遇?

  一方面,深化招商平台。蒋坤多次提及的“招商引资联盟”正是绵阳围绕产业链搭建招商平台的生动案例,通过多形式、多场次的招商推介会、产业投资推介会等,将企业“请进来”;同时,借力产业对接会等各类平台活动,积极“走出去”,让绵阳电子信息产业名扬天下。

  另一方面,聚力一线服务。“我们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7x24小时在微信群内响应企业诉求。”李莉介绍,通过社群、企业家“周六早餐汇”等互动平台为企业化解痛点、消除难点,送政策、问需求,主动服务的路越走越深,企业与绵阳的距离越走越近。

  产业聚合进一步释放集聚效应离不开“园动力”。绵阳持续打造电子信息产业聚链成群主阵地,一座座现代化园区在绵阳大地“生长”,功能逐渐丰富,配套设施逐渐完善。

  

QQ截图20240722175534.png

  “园区总占地面积500亩,建设产业载体40万平方米。我们为承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做了很多基础工作,希望能够‘筑巢引凤’,吸引更多企业落户。”中电光谷绵阳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招引到18家优质企业,总投资超7.8亿元,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产业比例超过50%。

  数据更为直观:绵阳近两年成功签约电子信息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70余个,总投资金额近千亿元。

  锚定未来,绵阳信心十足,敢于亮剑——力争到2027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预期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00亿元,加快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打造成渝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要增长极。

  以新质生产力之风,鼓高质量发展之帆。绵阳早在上世纪就激活电子科技资源存量,才得以走出电子信息产业向上发展的“快车道”。乘势而上,绵阳积极抢滩布局未来产业——紧盯核医疗、低空经济、激光技术、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抢抓未来产业主动权,下好未来产业“先手棋”,奋楫扬帆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

  

{8B8AA263-5CE6-462f-AE09-D96637E2DB25}.png

  (市经济合作局 涪江观察记者 杨方彧 宋德平/文 视觉绵阳资料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