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先行。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发动机”,也是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的“不二法宝”。安州区人大代表、桑枣镇高峰村党支部书记陈宁围绕兴产业、促就业、带民富的思路,通过发展魔芋产业,让桑枣镇高峰村这个曾经位置偏远的丘陵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桑枣镇高峰村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群众增收基本无渠道。为改变这一现状,陈宁遍访全村群众收集意见,研究发展策略,最终将目光放在发展魔芋产业上。
“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犹豫和担心,基于这种情况,我们采取带头先试种,在试种成功后挨家挨户跟老百姓解释推广,并开培训会,通过这种方式,成功打消了老百姓的疑虑,得到他们的支持。”陈宁介绍说。
“安县魔芋”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魔芋种植对海拔、气候、土壤有着严格要求。为此,陈宁邀请农科院专家到村里实地查看,探索“魔芋下山”栽培试点,并与西南科技大学、市农科院开展校地合作,进行低海拔杂交魔芋试点种植。“我们成功选育品种安湖六号。过去的魔芋一般种植在海拔1000米以上,这个品种可以种植在低海拔地区,非常适合我们村种植。”陈宁说。
在海拔600米左右的丘陵地带种植魔芋,并套种玉米、大豆等作物,是一种大胆的探索和创新。2023年,高峰村流转改造千余亩荒山荒坡种植魔芋一代种,今年又整理了600余亩荒山荒坡,扩大魔芋种植规模。曾经的荒山坡,如今满眼苍翠,焕发出勃勃生机。2023年,高峰村魔芋种植基地被认定为区级现代农业园区。
“以去年为例,每亩产量在2吨左右,产值大概在1。2万元,全村魔芋总产值2000余万元,并聘请了大量本村、周边村民来务工,每年光是给老百姓发放工资就在200余万元左右。”陈宁说。
作为基层人大代表,陈宁始终用行动践行“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使命。为进一步擦亮“安县魔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金字招牌,在今年安州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他提出“关于做大做强我区魔芋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议”,受到高度关注,桑枣镇全力支持,积极对上争取,今年拟投入500万元,打通高峰村对外连接通道,串联种养循环园区,让该村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接下来,桑枣镇将依托高峰水库,发展魔芋产业、生猪养殖和果蔬种植,实现绿色农业;另一方面,将立足魔芋产业园区,加大与院校和农科院的合作,继续培养适宜安州的新型品种,进一步擦亮安州魔芋品牌。(记者 郑金容 蒋成林)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