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红薯被誉为“地下宝藏”,一直以来都是餐桌上的“重要一员”。近日,绵阳市农科院的百亩红薯迎来收获期,作为“一年两熟”的品种,这里的红薯提前上市,有效抢占了夏秋市场“空窗期”。
走进市农科院,记者在位于游仙区小枧镇雨凤村的红薯种植基地里看到,成片的红薯长势甚好,收割机来回穿梭,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一垄垄红薯破土而出,个个体态饱满、颜色鲜亮,村民们三两成组,忙着拾捡、装筐、搬运……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景象。
市农科院副院长丁凡告诉记者:“我们今年种植了100多亩红薯,按照现在的产量来看,平均亩产是2000多公斤,亩产值在4000元左右。”与2、3月育苗,11月收获的传统种植习惯不同,这里的红薯早育早栽、一年两熟,不仅能够提前两个月错峰上市,抢占夏秋市场,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还顺利实现了一年双收,让每亩的经济效益还能再增加2000元钱以上。
据了解,为了提高种植水平、产量以及品质,市农科院通过采用水肥一体化,来实现红薯生产中精准的水肥管理,同时,还采取了地膜覆盖的方式进行栽种,可以让红薯的成熟和上市时间提前。
香甜软糯的红薯,无论蒸煮、烤制,糖度、红颜度、薯香味等都能保持很好,优良的品质大受市场欢迎。目前,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同时,市农科院还通过各级电商平台,实现了全国化供应。
此外,由于红薯的种植规模较大,从育苗到收获,都需要大量人手,红薯基地全年用工量为3000余人次,这为当地村民们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立足于绵阳的红薯产业发展,下一步,我们要集成、优化全套的种植技术,在全市范围进行推广应用,提升绵阳红薯的种植技术水平,提高产量以及种植效益,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丁凡表示,将进一步扩大一年两熟红薯生产的影响力,带动更多的群众来从事红薯生产,通过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李静洁 记者 周钰)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