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花生采收季
一垄垄绿油油的花生苗被连根拔起
露出一颗颗饱满的果实
选果、晾晒……
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
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三台
三台西平镇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质为沙壤土,是花生理想的生长地。西平镇种植花生的历史悠久,早年多为散户种植,但品种更新慢,效益低。
2021年,该镇引进省农科院培育的“蜀花9号”,该品种属于中粒型珍珠豆高糖低脂红花生品种,口感柔软多汁,营养价值也高,被当地村民称为“水果花生”。
西平镇麻石桥村党总支书记陈秀蓉说,“当年,新鲜的水果花生市场价比传统花生高出0.3-0.5元/斤,干花生价格也比传统花生高20%,而且,产量也要比传统花生高200斤左右。”
水果花生带来的收益让许多村民加入种植行列,目前,全镇花生种植面积已达1.1万余亩。
在丘陵地区,机械化作业是短板。因此,西平镇采购了花生耕种播收系列机械设备,推广使用花生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
在播种时,只需1台机器,就能同时完成垄厢、旋耕、施肥、播种、覆土、覆膜等环节;在采收时,一台收割机便可完成挖果、分离泥土、铺条、检拾、摘果、清选等作业,有效提升花生种收效率、降低成本。
“以前,我们三个人一天才能点上一亩地,收花生要十几个人,现在用机器,二三十分钟就可以搞完,每亩能节约成本200-300元。”当地种植户李能说。
此外,西平镇以建成全国丘陵山区花生机械化种植示范基地为契机,通过举办全国丘陵山区花生机械化示范研讨会、全国丘陵山区花生机械化播种现场会、四川花生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集成展示现场会等,促进水果花生产业发展壮大。
对于种植户来说,最关心的就是销售问题。
近年来,西平镇深入推进调品种、提品质、塑品牌行动,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科研单位+村集体+种业公司”等高效运行模式,构建起“良种繁育+订单种植+花生加工+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成功打造“水果花生”“五彩花生”“秋花生”等9个优秀品牌,种植农户亩均增收5000元以上。
除了传统销售模式,今年,麻石桥村还创新开设了“线上农场”,客户在网络平台上认领土地,村集体提供种植、采摘、发货、收购、贩卖等线下服务,让客户实现“云种植”。
如今,从一粒花生米到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西平镇已将花生做成当地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梓潼
当前,绵阳市梓潼县6万多亩花生喜迎丰收,1万多户农户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记者了解到,由于今年气候适宜,每亩花生产量增长10%以上。
宋代宝是梓潼县观义镇红柳村村民,这几天他正请人采收花生。可以看到,花生地里,一簇簇翠绿的花生苗长势喜人,随手拔起一株,颗颗饱满的果实破土而出。“现在,种花生有技术指导,价格不错,销售不愁,一亩能卖3000元。”宋代宝高兴地说。
由于花生具有生长周期短、省时省工、见效快的特点,它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红柳村党总支书记童春蓉介绍,该村采取“党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村民施用农家肥、有机肥,推广花生地膜覆盖技术,从而提高花生质量和产量。
观义镇是国家级花生种植基地,也是相关部门试验花生新品种的基地乡镇,今年种植花生近5000亩。该镇农技人员雷天才告诉记者:“我们积极推广抗性强、商品性好的花生品种,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向群众传授花生播种、田间管理等知识,提高种植水平。”
梓潼是国家级无公害花生基地县,通过构建“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种植”的“四统一分”模式,扎实做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示范,全方位打造万亩花生高产示范片,促进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梓潼县种植花生6万多亩,预计实现产值超过2亿元。此外,该县还在观义、石牛、长卿等乡镇建立花生高产创建基地2万亩,全县成立花生专业合作社28家,推广花生套种面积2.3万多亩。
(胡丽 窦漪雯 林忠伟 涪江观察记者 刘晓东 李春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