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曰:“秋伤于湿,冬必咳嗽。”所以立秋后常常要祛湿。同时,立秋后气候逐渐干燥,日常保养还须防秋燥伤肺。[1]秋燥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喉咙痒痛、唇裂等症状。针对秋燥,中医提供了一些有益的调理方法。
首先,中医认为,秋季是金燥之季,也是肺脏最为脆弱的时候。因此,调理肺脏是缓解秋燥的关键。[3]中医常用的方法包括:
1.合理饮食:秋季适宜多吃一些润肺的食物,如梨[5]、百合[2]、薏米、苹果等,可以润燥生津,改善秋燥的症状。
①梨,又名果宗、快果、玉乳、蜜父,因其肉脆多汁、甘甜清香、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因而其有“百果之宗”之美誉。秋季气候干燥不适,而梨可生津润肺、缓解秋燥,故有“秋季润肺佳品”之称。
②百合,性味甘、微寒,入心、肺经,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为一性质平和的润肺止咳药,适用于肺燥咳嗽及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等。《本草纲目》言其“利大小便,补中益气”。《本草纲目拾遗》言其“清痰火,补虚损”。
2.调节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这样可以提高体内的防御能力,减少秋燥的发生。
3.适当运动:秋季宜选择一些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减少秋燥发生。
4.调节情绪:秋天阳光渐少,气候阴沉,很容易使人情绪低落。保持愉快的心情,适当进行心理调节,是缓解秋燥的重要方法之一。
另外,中医还提供了一些草药来缓解秋燥的症状。比如,可以食用柚子皮、麦冬、银耳等,这些食材都具有滋润肺燥,润泽皮肤的功效。
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秋燥以及中医调理的方法,保持健康的身体和皮肤。
【温馨提示】秋燥虽然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获得专业的中医诊断和治疗。对于一些特定人群,如孕妇、儿童等,应特别注意秋燥对身体的影响,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调理措施。
( 郑恒勇)
【参考文献】
[1]允斌.秋燥伤肺 先清后补[J].支部建设,2023,(24):55.
[2]胡献国.秋燥润肺百合蜜膏[J].蜜蜂杂志,2023,(06):49-51.
[3]王雨晴.药食同调防秋燥[J].人人健康,2022,(22):50.
[4]薛珂.这种“燥”并非简单的秋燥[N].大众卫生报,2022-10-25(003).
[5]胡献国.秋燥润肺多食梨[J].保健医苑,2022,(10):53.
[6]何富乐,施芳英.润秋燥的调养膏方[J].中医健康养生,2022,(10):42-44.
[7]李茜,王敏,赵敏,何平.导师运用新制桑叶连贝散治疗小儿秋燥咳嗽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09):97-99.
[8]宋添力,邓沂.初秋药膳,赶走恼人的秋燥[J].大众健康,2022,(09):69.
[9]袁昕.秋天到,防秋燥[J].父母必读,2022,(09):98-99.
[10]吴雪琴,连雪娥,庄碰霞.秋燥的药食调护[N].中国食品报,2021-10-15(003).
[11]吴炯.秋燥来袭,不做有痔之士[J].江苏卫生保健,2021,(10):23.
[12]卜庆萍.小验方应对秋燥小毛病[J].新农村,2021,(10):42.
[13]本刊资料库.秋燥润肺吃4物[J].家中庭医药.就医选药,2021,(10):69.
[14]杨璞.霜降水痕收 浅碧鳞鳞露远洲——霜降节气防秋燥[J].祝您健康,2021,(10):43-45.
[15]张晶滢.敛阳藏阴防秋燥[J].质量与标准化,2021,(09):20-22.
[16]刘琳,徐健众,皮舟遥.徐健众治疗重庆地区秋燥咳嗽经验[J].河南中医,2021,(10):1531-1533.
[17]周洁莹,朱钦文,李凯欣.几道茶饮解秋燥[J].农村新技术,2021,(0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