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北川
【北川】马槽乡——打造“红色走廊” 建设“幸福酒乡”
发稿时间:2024-08-05 10:13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马槽乡位于北川西北部,这里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红星村、国家级传统村落黑水村、省级传统村落黑亭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三十一军总医院旧址、北川八一红军小学。

红军三十一军总医院旧址

 

  马槽乡位于北川西北部,这里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红星村、国家级传统村落黑水村、省级传统村落黑亭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三十一军总医院旧址、北川八一红军小学。

  近年来,马槽乡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坚持“打造红色酒乡,建设幸福马槽”的发展思路,形成了“马槽玉米白酒+生态养殖+高山蔬菜+农产品深加工”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沿着247国道到达坝底乡,然后再沿墩青路上行8公里,就到了马槽乡。快到乡政府所在地时,公路旁摆放着众多硕大的酒坛,陈列着一组酿酒工人的雕塑,充分展现了“红色走廊,马槽酒乡”的特色。整个场镇街道不长,马槽酒的批发销售门市就占到了一多半。

  乡政府对面的红军三十一军总医院旧址,经过提升改造后焕然一新。1935年红四方面军穿越北川崇山峻岭,在群众的帮助下与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位于马槽乡的邱家大院作为红军三十一军临时总医院,成为前线战斗的重要支撑。红军在马槽乡奋战时,群众踊跃参军,当时14岁的明头村青年王世明就在那时加入红军,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的女儿王建辉用了近20年的时间收集整理父亲的回忆资料,于2023年编辑出版《家·国·情》一书并捐赠给马槽乡,丰富了马槽的红色史料,夯实了红色文化底蕴。2012年,红军三十一军总医院旧址被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桃路上的红星村,是当年红军翻越“刹角垭”来到马槽的驻地之一,并在此成立马槽乡苏维埃政府,为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带来了革命的火种。村里道路两旁的红色标语、红色绘画、红色雕塑再现了红军与群众的鱼水之情。近年来,红星村依托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契机,充分挖掘红军长征时在红星村的革命事迹,大力将红星村建设为红色旅游村。

  与此同时,红星村着力解决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扩建生物质燃料厂,不仅为全乡提供了清洁能源,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还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成为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隐藏在大山深处的黑水村,吊脚楼和碉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黑水河在山脚下静静流淌。黑水羌寨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俗文化,红军在这里的历史故事更是代代相传。“听老人讲,当年红军到我们这里时,纪律非常严明,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很多人积极参军。”村民蹇洪友对记者说。

  在5·12汶川地震中,马槽乡小学损毁严重,在山东济宁援建下重建了新的校舍。2012年,马槽小学被命名为“北川八一红军小学”。两年前,因校点收缩,该校学生合并到坝底小学,红星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北川八一红军小学”进行改造提升,将其打造成红色文化体验和素质拓展训练基地。

  马槽酒,在物资缺乏的战争年代,一度成为救治红军伤员的消毒药品。如今,马槽乡的17家酿酒厂,年产白酒2100余吨,产值4800余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酒乡”。抱团发展增效益,该乡17家酒厂组建马槽酒业协会,成立北川马槽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有限公司,采取“村党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马槽酒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将村里的农特产品聚集起来,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打包销售,实现企业、村集体、农户抱团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王文竹 记者 胥江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