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因为工作岗位调整,担子虽然交出去了,但我心里还是非常不舍。”在演武镇任职700多天,演武镇原党委书记赵雄与244棵古树名木处出了很深的感情,“以后我会时常关注,也会经常过来看一看、走一走。我也相信接任领导能够把工作责任落实好、传承好。”
7月25日上午,梓潼县演武镇古柏王小微公园“古柏王”树下,赵雄与演武镇现任党委书记熊政开完成了翠云廊梓潼段古柏保护离任交接。仪式上,一场音舞诗《又见古柏王》,生动呈现了“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的古制。梓潼县审计局通报了赵雄履行古柏资源保护和管理责任审计结果,赵雄作为移交人就古柏保护管理作了述职报告。
这也是梓潼县贯彻落实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重要指示精神,“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的具体举措之一,从制度层面推动古树名木保护走深走实。
“今天接过演武镇古柏保护的接力棒,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熊政开表示,他将认真履行古柏保护的政治责任、监督责任、传承责任,共同守护好这片传承千年的古柏林,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梓潼县作为蜀道翠云廊的起点,境内有古树11950株,有全国最大的纯古柏林。翠云廊形成历经两千多年,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古柏保护制度,一直沿袭至今、相习成风,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
近年来,梓潼县先后出台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古柏资源离任审计交接管理办法等制度,探索建立“县领导包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护林员包山头地块、十户联保”责任体系,传承并创新了“一树一档”普查入库、“一树一策”救治复壮、“一树一人”日常巡护等科学管护措施,对包括翠云廊古柏在内的古树名木进行全天候保护,有效提升了古树名木保护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此外,梓潼县还依托翠云廊沿线孕育的丰富历史人文资源,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蜀道故事,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研学旅游、蜀道旅游,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一珍贵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中来。(邱雨嫕 记者 刘晓东)
编辑:李志